世界地球日,農委會啟動中華白海豚、藻礁、石虎等多項保育措施,為臺灣保育而努力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完成多項保育工作,於4月21日核定「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屬於海洋與河口生態系之複合型生態系類別,範圍涵括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總面積76,300公頃,保育臺灣西海岸僅存不到100隻的中華白海豚。   對於雲嘉地區漁民擔心影響日後捕魚權益部分,農委會表示,重要棲息環境劃設後,為顧及漁民權益,在地漁民合法的既有漁業利用行為仍可持續進行,並不影響漁民權益;另為落實管理,未來將成立專案小組,積極加強與漁民及各機關溝通。 此外農委會已於4月15日農委會公告「桃園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以澈底保護藻礁生態資源。在石虎保育部分,從苗栗縣福祿壽殯葬園區興建案,到臺13縣外環道環評案,農委會都請開發單位衡採對石虎棲息地更好的保育措施建議。種種行政作為展示農委會對有效保護及復育臺灣多樣的生態資源之決心及責任。 積極與漁民溝通 共同保育中華白海豚   農委會林務局表示,「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劃設係對海岸開發做合理之限制,可使潮間帶受妥善保護、涵養漁業資源,實有利於漁民及中華白海豚之食源。農委會林務局與漁業署曾多次至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漁會與當地漁民溝通,並辦理10場座談說明會,更於102年10月11日至彰化區漁會討論共同保育中華白海豚方案,於溝通會議上強調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內,除未滿50噸拖網漁船不得於距岸3浬內作業等既有限制外,其餘既有漁業利用行為仍可持續作業,不會影響漁民現有的權益。林務局強調重要棲息環境劃設後,將持續與漁民溝通說明,並推動漁村社區海洋保育教育工作,引導熱點區域居民參與中華白海豚監測及棲地維護等保育行動,形成良性之社區參與夥伴關係。 組成專案小組,落實保護中華白海豚生態環境   農委會林務局指出,中華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劃設僅是跨出第一步,劃設後,對於海洋生態資源將訂定相關管理機制,與漁業署、海巡署加強巡護。另農委會林務局將邀集經濟部、交通部、國防部、漁業署、臺灣電力公司、工研院等相關機關及漁民組織組成專案小組,並對於影響中華白海豚之過度漁撈、水下噪音、污染及棲地破壞等因子,訂定具體工作實施方法、時程與分工,由各權責機關落實管理,並定期開會檢討,以澈底解決保育界關心的各項妨礙中華白海豚生存的問題。 藻礁及石虎,全面性保育,政府展現保育決心   另一方面,農委會已於4月15日正式公告「桃園觀新藻礁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保護區面積計396公頃,具高度的物種生物多樣性,動物密度為高美濕地的5倍;香山濕地的8倍,保護區劃定後,預期將可使棲地環境維護、藻礁復育、解決藻礁藻礁生態系劣化問題及推廣環境教育等工作更為深化。農委會已請桃園縣政府依據所提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育計畫落實執行,並特別強化污染的取締及查緝工作,由林務局列管追蹤檢討;野生動物保護區之核心區76公頃必須在不影響藻礁礁體生長的情形下,始能特許具有專用漁業權之漁民在河口進行捕撈鰻苗或撿拾珠螺之傳統漁業行為。至於公民團體提出藻礁區域因重金屬污染產生綠牡蠣部分,已請桃園縣政府立即於適當地點標示,公告周知,並加強檢測,以維護民眾安全。 另有關石虎保育部分,除了加強苗栗縣境內分布之調查外;於所轄火炎山生態教育館,辦理石虎特展及解說區域;於苗栗縣後龍鎮外埔苗圃設立野生動物收容所,總面積佔地3公頃,目前已興建6間獸籠,收容救傷或民間所交圈養之石虎;石虎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規劃:透過近年保育研究成果,評估石虎分布範圍、串連棲地,考慮以國有林班地大湖及大安溪共5個事業區為保護區規劃基礎,辦理5場公聽會,聽取在地居民意見、宣導石虎保育重要性,預計於103年底提出規劃書。 對於苗栗縣臺13縣外環道環評案,農委會林務局代表建議,改採高架方式或評估於適當距離設置有效之生態廊道;如無法採高架則應棲地補償方式,擇鄰近原本非石虎使用之土地,來營造成可供石虎使用之棲地,並應落實棲地營造、進行經營管理,且持續監測確認有其功效;該案已在日前環評大會決議退回專案小組,並於考量對石虎棲息地之就必要性、妥適性、可行性,研擬兼籌並顧方案後,再送專案小組審查。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