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hange Language
7月16日是世界蛇日,適逢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播出張緯誌導演《 後山蛇援 》紀錄片,介紹居住在松蘿湖的嬌客——無毒、無攻擊性的白腹游蛇,並探討生態研究者的勞動處境。 2015年拍攝的《後山蛇援》,跟隨時任宜蘭大學蛇類研究室助理方穗銓的腳步,上山下海調查蛇蹤,也到消防隊協助處理民間捕獲的蛇類,進行生…
閱讀更多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香港鯨豚研究計畫」最新調查發現,海豚在香港大嶼山活動次數,有明顯下降趨勢,中華白海豚由2011年88隻,跌至2016年47隻,此外,一些經常出沒於香港水域的海豚,近年已不見蹤影。 據報導,香港鯨豚研究計畫由1995年開始,研究人員表示,大嶼山西面水域是香港唯一持續錄得較多…
英國衛報報導,史上第一個試管犀牛胚胎可望拯救滅絕的北方白犀牛。 現在世界上只剩兩頭母的北方白犀牛(northern white rhino, NWR)還活著。最後一頭公犀牛蘇丹已於今年3月在肯亞過世,這表示除非新的體外受精(IVF)技術取得成果,否則這個亞種注定滅亡。 目前有2萬1000頭南方白犀…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Sudan)過世數個月後,科學家今天(5日)表示,已培養出嵌入北非白犀牛DNA的胚胎,盼能讓這種白犀牛亞種躲過絕種命運。 柏林萊布尼茲動物與野生動物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for Zoo and Wildlife Research)繁殖管理主管…
近日,江西一起號稱迄今為止最大販賣野生動物案曝光,且不少公職人員參與販賣,以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部門充當保護傘。 據陸媒2日報導,去(2017)年12月24日晚上9點多,在滬昆高速贛湘交界處查獲一輛裝運300多隻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屍體的車輛,主要有黃麂、蛇、果子狸之類。經查,貨主花了4萬塊錢從新余市購…
再傳石虎悲歌!苗栗縣三灣鄉台三線103公里處,今早被民眾發現一隻石虎陳屍在道路雙黃線上,雙眼瞪大,頭部流血,已氣絕多時。苗栗縣政府農業處表示,該石虎頭骨及耳朵破裂,初步研判是遭路殺,遺體已送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解剖,這是近年來苗栗縣三灣鄉首次發現石虎被路殺,也是苗栗縣今年第三起、全國第七起石虎被路殺…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搬新家了!為因應日益增多的傷病與收容動物,於2004年啟動急救站新建及搬遷計畫,從覓地、籌措經費、規劃等,共歷經14年時間完成第一期硬體設備。2日,入厝記者會上,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表示,野生動物救治是讓國際看見台灣在保育上的努力。 25年銘刻台灣保育史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
中國大陸活躍的網購平台,成為虎皮、熊膽這類珍稀野生動物製品銷售管道。雖然投訴過後成交量有變少,但還是有不少人在違法販賣。 北京青年報報導,在網路拍賣平台微拍堂上,有商家自稱售賣包括虎皮被子、犀角手串、玳瑁手鐲在內的多種動物製品。經檢舉後,這家網店已經被封。 微拍堂是一家線上拍賣交易平台,主要交易產…
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才開始日間活動。但科學家發現,一旦有人類在附近——通常是白天——哺乳類便傾向在夜間活動。研究作者說明,動物不會區分人類是否直接構成威脅,而人類活動正逐漸將哺乳動物變成夜貓子,顯示人類活動的時間或許有受限的必要。 「人類現在是這個星球上無處不在的恐怖力量,我們正在把所有其他的哺…
最近登上全球頭條的立百病毒是罕見又致命的病原體,今年(2018)五月在印度爆發的疫情已經造成18人感染,其中17人已經病故。 立百病毒首次從馬來西亞立百村的豬隻身上分離出來而得名,和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一樣,都會引發患者腦炎。專家推測狐蝠 (Pteropus sp.)可能是立百…
工作坊目的: 為協助科技部計畫需上傳物種分布紀錄資料之實驗室,使用適當的標準(如Darwin Core) 透過資料發布工具(IPT)於適切的時機公開資料,以增進資料多次使用的可能,同時鼓勵學界對資料標準化之認同,促進資料交流。 日期: 2018年7月20日(星期五) 09:00 ~ 17:…
隨著行動網路的普及,手機訊號的強度、涵蓋範圍也越來越受重視,然而對野生動物來說,手機沒訊號才是好消息。研究顯示,中大型哺乳動物的活動範圍和手機訊號覆蓋的區域呈現明顯負相關,顯示野生動物的活動受到手機訊號影響。 美國生物多樣性中心旗下媒體《啟示者》報導, 《生物保育》(Biological Cons…
全球第一座海洋白鯨保護區將落腳冰島。範圍廣達3.2萬平方公尺、水深10公尺的保護區,未來將收容二隻來自中國曾為人類表演的白鯨。保育人士表示,雖然遷徙過程恐怕造成白鯨不適,但樂見未來白鯨能在大自然保護區環境下自在生存。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這座新的保護區將位於冰島克雷茨維克灣,預計明年3月啟用,裡…
農委會25日召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議」, 結論 確認台灣獼猴等8個物種將自保育類動物除名,改歸類於一般類野生動物。雖然目前的保育類名錄調整方案,需先經行政程序對外預告、蒐集意見後,正式公告才定案,但已引發輿論與保育界關注。中山大學生物系教授顏聖紘日前於聯合報「鳴人堂」撰文,提…
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局長曾姿雯日前與泰國國家動物園管理局(泰國ZPO)Benjapol Nakprasert總局長,在台灣駐泰代表童振源大使的見證下,在泰國ZPO總部共同簽署「雲豹保育計畫合作意向書」,未來雙方將在動物醫護照養、保育繁殖、人員訓練及教育推廣活動等方面,進行更密切交流合作。 曾姿雯說,雲…
根據統計,美國人後院裡養的老虎已經比全球野生虎還多。美國目前有7000隻被圈養的老虎,但全世界總共只有3890隻野生老虎,儘管後者數量看似有所增加。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飼養老虎的行為幾乎沒有受到管制,在美國動物園和水族館協會(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加拿大最盛大的音樂節「Bluesfest」7月5日就要登場,現在正如火如荼籌備中,主辦團隊卻遇到難解的問題——一隻「雙領鴴」飛來音樂節主場地下蛋! 由於雙領鴴在加拿大屬保育類動物,主辦單位不能任意移動它,只能等鳥媽媽把蛋孵化之後,自行飛走。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
農委會25日召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議」,針對保育類野生動物名單調整有明確結論,台灣獼猴、山羌等8個物種將改歸類於一般類野生動物,並新增草花蛇等17個物種入保育類野生動物。林務局表示,將透過長期持續監測,每兩年評估一次名錄,若有緊急狀況也可立即啟動評估,讓台灣野外生態環境趨於健…
全球靈長類正面臨「迫切的滅絕危機」。 最新研究 顯示,全球猿猴、狐猴、黑猩猩和紅毛猩猩等靈長類正瀕臨滅絕邊緣,很可能在本世紀末達到臨界點。科學家去年就發出類似的警告,今年持續呼籲立即採取行動,因為若全球再不攜手合作,這些動物很快就會永遠消失。 英國獨立報報導,根據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學者主導的 研究 …
今(2018)年4月8日報載農委會林務局已召開「野生動物評估分類作業要點專家會議」,會中專家取得共識,認為「台灣獼猴族群數量穩定增加,建議可從保育類除名,降為一般類」,俟林務局6月召開「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後就能確認。若確認降級,未來獼猴造成農作損害,農民可直接捕捉、宰殺不須通報。 據了解,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