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不住小水鴨族群減少趨勢 華江雁鴨公園面臨轉型


本報2014年2月1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全台瘋巨大PVC黃鴨之際,度冬小水鴨族群數卻直直落,10年來從5萬隻減少到不破萬,以雁鴨聞名的華江公園也無法避免,加上自然演替、淤沙日益明顯,恐怕不利於小水鴨棲息利用。未來棲地經營該以雁鴨為重,或以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棲地為主,將影響「雁鴨」去留。

歐亞小水鴨族群數都有下降趨勢,台灣也一樣。(攝影:陳王時)

台北市野雁保護區位於淡水河流域大漢溪和新店溪交界處,華江雁鴨自然公園位於保護區範圍旁,華江橋一帶的灘地與草澤,為水鳥之重要棲息地,常見大白鷺、小白鷺、蒼鷺等鷺科鳥類及小型的鷸鴴科鳥類;每年9月至隔年3月吸引大量雁鴨科候鳥至此過冬,常見大批以小水鴨為主的雁鴨科鳥類聚集於河面。

由於近年來大漢溪與新店溪匯流處的沙洲逐漸陸域化,影響雁鴨科棲息。台北市政府幾次進行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及野雁保護區相鄰地區棲地改善計畫,進行渠道及生態溝清淤,仍不敵天然演替的力量。為了瞭解台北市雁鴨保護區棲地現況,以及未來經營管理方向,委託台北市野鳥學會進行研究調查。

小水鴨族群數下降趨勢擋不住

每年有20多種雁鴨科來台度冬,其中以小水鴨族群數最多,要了解台灣雁鴨科族群概況,小水鴨是最適合的監測物種,台北市政府設立雁鴨保護區,就是依據小水鴨監測資料。要了解影響華江小水鴨的族群因素,就必須從全球尺度到區域尺度一路探討。台北鳥會總幹事何一先說,歐亞已知的監測資料顯示,小水鴨族群數逐年減少,只有美洲維持平穩成長。

小水鴨。(攝影:陳王時,台北市野鳥學會提供)

亞洲國家鳥調資料大多取得不易,位於東亞的香港,則有完整的監測報告,1999年最高峰時,小水鴨達5411隻,之後逐漸下降,2013年481隻。這個趨勢和台灣類似,1996年小水鴨度冬族群達最高峰5萬隻,到了2012年下降到10,628隻,2013年估計不破萬。台灣和香港趨勢的一致性,代表東亞地區族群變化的一致。

再以全台變化數來看,根據1987~2007年「國際溼地聯盟」(Wetland International)的資料顯示,早期小水鴨數量較集中的點在華江溼地,淡水河系最高紀錄是1999年22,715隻,2012年3,011隻,族群數明顯下降;這也顯示淡水河與台灣小水鴨族群是正關聯,台灣增加,淡水河系也增加,減少也跟著減少,顯示大環境因素影響大。

何一先說,亞洲小水鴨族群減少,和開發、溼地開墾、獵捕壓力、棲地減少、氣候變化等因素相關。其中,氣候變遷讓候鳥遷移距離加長、北返時間提前,南遷的時間推遲。在華江,早期10、11月是小水鴨大量到來的月份,現在雖然9月就有零星報到,但大族群要等到12月才會抵達。

美麗的誤會

處處充滿雁鴨科意象的華江濕地。華江公園位於新店溪和大漢溪交會處,兩河交會點通常都是生態熱點,魚蝦貝蟹相當豐富,吸引水鳥前來;只是不同河流流向,會讓兩邊的沙淤積在河灣。1989年代曾開放採砂,業者很喜歡到此地採砂,使得河口呈現開闊的水面;後來因擔心危及橋墩禁止採砂,一開始初到此處,誤以為此處無沙,後來透過比對,才知道開闊的水面其實是人為介入的結果。

學者曾找出日治時代的圖片,以前的沙洲是從江子翠一直到延伸到中興橋,後來因為颱風吹斷,還有片小沙洲到中興橋,因為抽砂才消失;禁採之後,又開始淤沙。

現在,沙洲上構樹、黃槿等植物開始著生,逐漸演替為次生林,更不利於小水鴨使用。

接受事實

綬草。(攝影:邱柏愷)不過分析當地鳥類多樣性,鴨科數量雖然下降,陸鳥卻增加,鳥類的整體多樣性也是增加的。何一先表示,小水鴨族群數下降是全球因素,也與當地自然演替的力量有關,台北市政府雖然努力清淤,不過人為介入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若是任其自然演替,就必須接受水鳥減少的事實。

根據華江溼地守護聯盟監測,此地生物多樣性豐富,志工們監測到球翅螽斯這種很難找到的昆蟲,也有本土種地下生根的蘭花,綬草、線柱蘭;鳥類約57種、開花植物200種以上,自然樣貌美不勝收;加上人與環境的互動,形成特殊的人文景致,生態旅遊熱點以及教育解說場域。

「淡水河這幾年台北市與新北市政府整治越來越見起色」何一先肯定淡水河整治成效,棲地營造建議以水鳥為主,而非針對雁鴨科。每一種水鳥都有棲地偏好度,此地仍能吸引鷸鴴科水鳥。

順其自然

「雁鴨很漂亮,剛從北邊來訪時『醜不拉基』,因為長途旅行的疲憊,讓牠們又累又瘦弱」華江守護聯盟總幹事黃馨蔥說,來到華江河畔溼地後,吃得肥肥,到了繁殖期就變美了。多年來守護監測雁鴨的過程,對於其習性瞭若指掌,但他並不擔憂雁鴨科逐漸減少的事實,「自然變遷走入歷史,也仍是遺跡」,只要棲地改善物種就會回來。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的雁鴨兩個字去留成選項。黃馨蔥認為,大環境既然改變不了,就順其自然,不過仍會小規模維持內河道局部棲地。

雁鴨自然公園已結合當地人文,發展出特色,成了周圍學校重要的環境教育場域,每次舉辦營隊以及活動,報名情況都相當熱烈,孩子們十分珍惜這個溼地教室,對於活動不嫌累、認真學習。

目前市立大理高中是華江守護聯盟的基地,校方不但提供場地,也鼓勵學生投入志工行列,並且將華江視為學習場域。學生在溼地中找蜆,學習養殖,摸索出心得,並做成觀察紀錄,成為該校的特色教學。

雖然淤沙是自然演替的力量,但另一項即將進行的石門水庫排沙工程,可能加速淤沙的速度。

※ 本文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