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鄉


採訪:陳佳利、陳淯茜;撰稿:陳佳利;攝影:陳忠峰、鄭嘉明;剪輯:陳忠峰

最溫和的動物,正面臨最嚴重的盜獵浩劫,食蛇龜危機四伏。在滅絕邊緣,長期關注食蛇龜的學者,努力搶救。今年夏天,北台灣的森林深處,正準備劃設一個受保護的龜鄉,希望食蛇龜的未來,不再無助。而在南臺灣,一群經歷流離之苦的食蛇龜,終於重回森林,踏上歸鄉路。

 

歷年食蛇龜走私查獲紀錄:

年度 地點 數量 收容處
2006年 金門 198隻 中興大學
2006年 新竹 311隻 中興大學
2008年 台北 323隻 新竹動物園
2008年 屏東 110隻 中興大學
2009年 高雄 231隻 中興大學
2009年 高雄 1252隻 中興大學
2010年 台北 530隻 中興大學
2012年 高雄 534隻 中興大學

因為中國吃龜、炒龜的風氣盛行,想盡辦法從各地買龜,台灣的食蛇龜,一批批被賣往中國,2006年至今,幸運被海關攔截的只有三千多隻,歷經被捕與運送的折騰,雖然保住性命進入收容中心,但是對動物,是一輩子思鄉的痛苦,對收容中心,是人力、經費與空間的多重壓力。

 

歷年來查緝到的走私龜類,大都送往收容中心,當收容空間日趨飽和,龜類又是長壽的動物,長期只進不出成為嚴重問題。多年來研究團隊尋尋覓覓謹慎評估,才終於跨出了一大步,今年夏天,讓其中200隻食蛇龜,重返野地。

墾丁國家公園裡,一處柵欄圍起的小空間,是牠們歸鄉的起點,這裡可能不是牠們原本生活的地方,因為沒有人知道,牠們當年從哪裡被抓來。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吳聲海表示,這裡大部分的個體,都是2009年從高雄來的,當時查獲一千多隻。為了準備野放,讓牠們先適應環境,已經移過來半年,整體看起來,適應的還不錯。

掀起特製的躲避處,細心移入搬運盒,在牠們離去前,得要多記下一些資料,因為這次的行動,是被收容的食蛇龜,第一次的試驗性野放計畫。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吳聲海表示,釋放前會測量體長體重、確認公母,並且進行標記,釋放後也會定期監測。

 

眼前充滿原始氣息的環境,既陌生又熟悉,這批食蛇龜,等待了一千多個日子,終於再次擁抱自由。這片國家公園的森林,將成為牠們的第二故鄉。墾管處保育研究課技佐胡景程說,這邊原本就是食蛇龜的分布地之一,加上是國家公園,管制嚴格,可以避免一些盜獵壓力。

這兩百隻先鋒重返野地的狀況,將成為後續野生動物釋放的依據,如果成功,被收容的食蛇龜,將有更多的歸鄉機會。

 

如果能避免盜獵,動物就不用經歷這些苦難,深深了解食蛇龜困境的陳添喜,就在翡翠水庫集水區的一處棲地努力著,每個星期他都會到這裡,進行野生動物調查。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添喜表示,這個區域食蛇龜很多,其他動物也很多,山豬、山羌、獼猴、山羊、鼬獾、穿山甲等野生動物,都曾經記錄到,希望這裡能夠劃定保護區,把其他野生動物一併保護下來。

 

食蛇龜,是台灣唯一陸棲性的淡水龜,中國華南、日本也都有分布,全球數量稀少,目前列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但是因為走私嚴重,很可能會改列成極危物種。

翡翠水庫範圍內,有全台灣最穩定的族群,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是當務之急。陳添喜表示,不是這邊特別多,原本台灣很多地方都有,只是別的地方變少了,因此更突顯這片森林的重要,如果不劃為保護區,恐怕會變成獵場。

 

規劃中的保護區,面積1259公頃,位在水庫南岸,經過十多年的調查,是食蛇龜密度最高的區塊。翡翠水庫管理局局長劉銘龍表示,這邊雖然是水源保護區,但若遇到盜獵行為,現有的人員編制也是鞭長莫及。劃為保護區之後,森林警察可以進來執法,遏阻效用會更強大。他認為,野生動物保育和水資源保育,其實是一體兩面,有健康良好的生態環境,才可能有良好水質,兩者息息相關。

翡翠水庫有機會為食蛇龜,留下一個種源庫,但是其他地方,食蛇龜等保育物種還是相當無助。陳添喜表示,龜都在低海拔,常出現在開墾地或人們容易到達的淺山地區,萬一是私有地,要禁止一般人接觸也不容易。食蛇龜跟其他野生動物不一樣,下過雨就會到處跑,要捉牠不需要獵具,執法真的很困難。所以一定要用空間,把幾個穩定的族群保護下來,這樣牠們的未來才會有機會。

 

食蛇龜面對嚴重的獵捕浩劫,幸運的是,還有學者努力守護著,他們一面進行野外調查,拼湊食蛇龜的生活細節,一面推動保護區劃設,同時為收容中心的食蛇龜,尋找回家的機會。

 

學者帶頭為食蛇龜發聲,希望保下更多龜鄉,當中國市場的強大需求,造成許多野生動物的生存危機,台灣能不能保住食蛇龜,現在正是關鍵時刻。

※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