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台語又稱菱角鳥,87年時臺南地區水雉巢數為31巢、孵化數為40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長年致力於水雉保育;至103年底水雉巢數已達577巢、幼鳥孵化數更高達1378隻;今年暑假水雉繁殖季族群創新高,經調查統計成鳥數量計有570隻,其中官田就有424隻,顯示水雉族群已穩定成長,保育成效良好。 林務局補助地方政府實施透過水雉保育獎勵辦法執行水雉巢位補助,並投注經費於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進行水雉保育計畫。98年發生水雉集體中毒後,林務局即著眼於水雉生態園區內外可供水雉繁殖、覓食的棲地,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推動接近有機的耕種方式,發展出「綠色保育標章」認證。透過政府、企業與民間團體的共同努力,讓水雉數量從在台灣瀕臨絕種的窘境漸漸擴展。 近年來,水雉雖然在官田地區的族群呈現穩定成長,但仍存在棲地環境受農藥播灑的威脅。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長期推廣對環境友善耕作方式,積極尋求與在地農民的合作,並和本局、台南市野鳥學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友善大地社會企業等共同提倡水雉綠色保育行動,特別將官田出產且廣受消費者喜愛的菱角,研發具有獨特的口味、Q彈口感,讓人吃得安心的「菱鄉凍」,提供民眾食用菱角之外的新選擇,農民因可擴大經濟收益廣為採行友善耕種,水雉也因此得以擁有更寬廣的生存空間。「菱鄉凍」即將銷售(可連結友善商城網址http://ppt.cc/f56Mw),並在9月27日「『雉』在生活,從『菱』開始」生態季之友善市集購買,呼籲大家用購買來支持保育行動,讓「凌波仙子-水雉」有更寬廣的棲息環境。 官田特殊的文化地景,為水雉留下安身立命之處 說起官田總會想到好吃的菱角,現在還會進一步聯想到菱角田裡的住民「水雉」。臺南官田地區早期生產磚瓦,為了製作磚瓦挖起泥土的地方,經過下雨就成了埤塘,有些埤塘則種入菱角,靠著小船來採收。後來,隨著農業技術演變,這裡的農耕方式變成一期稻作一期菱角,隨著常民文化的歷史推進,水雉得以有安身立命(棲息與繁衍)的地方,文化與生態彼此堆疊成特殊的文化地景,交織出生物多樣性的農田濕地型態,意外的為水雉留下生存空間與機會,也為翠綠的菱田增添生氣。 每年五月農民開始種植菱角,水雉進入菱田,佔領領域宣告繁殖的季節。水雉美麗身影凌波於菱角葉面上,讓人忍不住佇足觀賞,一妻多夫特有的繁殖模式打破人們對婚配的既定印象。公鳥孵蛋護雛的好男人形象,讓人稱羨,這些點滴的生態趣事只在菱角田才能看見。 菱鄉凍美味養身,企業回饋生態與環境保育 每年9月開始進入菱角產季,菱角是菱的果實,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並有鈣、鐵、磷等多種礦物質,及麥角甾四烯、β-谷甾醇、維生素B2與C,營養豐富。中醫多認為菱角殼和菱葉都是可食用的藥材之一。「菱鄉凍」正式上市,透過消費者的力量幫助水雉,更直接以消費肯定友善種植的農民。這項由友善大地社會企業推出的新產品,是水雉綠色保育行動相關產品之一,該行動是本局、台南市野鳥學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和友善大地社會企業共同推動,希望透過民眾的行動支持,讓水雉擁有健康安全的棲息環境。 「菱鄉凍」是用煮菱角剩下的菱角汁製成的甜食,富含多酚,總多酚2.2-3.4mg/g,是很好的抗氧化劑。菱鄉凍是「菱角故鄉的果凍」縮寫,口感滑溜Q彈,初嚐略帶澀味,但入喉後會有香甜與回甘的滋味。更特別的是,菱鄉凍須用無毒耕作的菱角製作,購買菱鄉凍,營收金額10%由企業回饋給水雉與環境保育,是一項相當有意義的購買行為。菱鄉凍即將正式上市,民眾可連結友善商城網址http://ppt.cc/f56Mw 進行購買。您的行動支持,除確保您的食安,還能保護水雉的食安。 林務局與台南市野鳥學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友善大地社會企業共同提出「『雉』在生活,從『菱』開始」行動,鼓勵民眾多吃友善耕種的菱角幫助水雉。 「生產」、「生活」、「生態」的永續方式,一樣可以發展經濟 在林務局支持下,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與友善大地社會企業今(104)年6月共同推出「官田綠色保育農業回饋專案」,鼓勵農民友善耕種,消費者只要經網路訂購官田生產的綠色保育標章或友善耕種安心農產品,營收的15%將提撥為基金,回饋農民、招募新血與急難救助金用途。首月營收達可回饋農民近5萬元,顯示社會大眾隨著保育觀念提昇,願意支持以生態保育為標的,又能兼顧健康的農產品。社區永續發展的「生產」方式是「友善耕種的農業」,可達到在「生態」上能保育土壤與生物資源,社區的合作運銷有利「生活」。消費者透過消費購買對身體健康的友善農產品,不僅用環境行動鼓勵農民以友善耕種幫助生態,保育水雉;同時顧到身體健康,提昇生活品質。反應「生產」、「生活」、「生態」的永續方式,一樣可以發展經濟。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以里山模式復育水雉,展現生物多樣性成果 早期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當時為水雉復育區)的棲地營造並無案例可依循,透過民間團體推行、企業贊助、政府單位監督與協助,搜集文獻與參考國外水雉棲地模式,重建與維持淡水沼澤地,菱角、芡實、睡蓮與印度莕菜等浮水性植物營造水雉所需的棲地型態。15年來,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已成為人們口中的「動物帝寶」,儼然是「里山」考量在地特色的棲地經營模式,每年有100隻以上水雉在此繁衍,並孕育出200隻以上的幼鳥加入水雉族群數量。 水雉就像一把保護傘,透過保育水雉,相對的保育了其他濕地的生物物種,展現生物多樣性的成果。園區外的農田濕地可提供水雉繁殖、覓食的棲地,本局鼓勵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朝向社區永續發展,努力創造優質「生產」、「生活」、「生態」之「三生一體」並重的永續方式。 【水雉小檔案】 水雉,台語又稱菱角鳥,以輕盈的體態漫步於菱角田上,亦有「凌波仙子」的美名,農委會於民國78年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之保育類動物,目前台灣地區水雉族群主要分布在台南一帶的菱角田、官田鄉隆田村的葫蘆埤及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所營造的人造濕地環境內。 【「『雉』在生活,從『菱』開始」生態季小檔案】 一、時間:104年9月26-28日 二、地點:台南市官田區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三、活動內容: 1. 9月26日(六):暖身活動--大地尋寶 2. 9月27日(日):話劇表演、「剝菱角仁」達人競賽、友善市集、定點解說、生態教育闖關活動、生態影片欣賞 3. 9月28日(一):延伸活動--大地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