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護石虎棲地為目標的石虎米長大了,為了體驗農民保護石虎,不用藥、不使用化肥辛苦的農事,40多位來自各地的民眾,聚集在苗栗通霄的石虎田裡,成為一日農民。
黃金稻穗收成 石虎米成形
手捧著結實纍纍的稻穗,楓樹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義雄一顆一顆撥開,邊把不成熟的穗子拔掉,「還是有些稻穗長得不夠好,有些稻穗是空心的」。
轉作不用化學資材的農法、辛苦除草,如今交出第一次的成績,眼前滿目金黃的稻穗,幾位「股東」們欣慰之情,寫在臉上,然而放心之餘,仍然不忘求好。一大早幾位股東為了活動忙進忙出,還以當地樸實的農產品,料理出美味的割稻飯,慶祝豐收。
由楓樹里社區發展協會及新竹林區管理處合辦的「石虎米農耕體驗工作坊」,上週六(22日)不分老少,都到田裡割稻採收,採收後的稻穗,再以傳統打穀機脫穀。
此次報名參加者,不少是全家總動員,透過體驗農事回饋土地。來自桃園的李太太就很想認識石虎生活的環境,還有維護健康的生產環境對飲食的重要性。幾位來自台北的年輕社會人,則更關切石虎棲地破壞以及保育的議題。在台北上班的游先生,為了認識農耕方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而報名參加。
小學生一邊腳踩著打穀機,手拿著稻穗還得不斷轉動。「機器上突出的鐵絲,一邊轉動就會把穀子分別出來。」小學生已能初步透過觀察解釋脫穀原理。不過他們更好奇的是,石虎在哪裡?
苑裡石虎母帶子影像 石虎之鄉名不虛傳
除了收割之外,石虎保育也是與會者關心的議題,石虎研究學者陳美汀長期在通霄、苑裡一帶長期監測,最近更從自動照相機拍到石虎母帶子的照片,讓與會者同感欣慰。「這個景象十分難得,證明此地確實已建立穩定族群!」
陳美汀指出,目前台灣有石虎紀錄的縣市,包括苗栗、南投、台中、嘉義以及台南,除了苗栗有研究人員長期監測,證明幾處族群穩定之外,其他地方因缺乏進一步監測,僅呈現零星的個體回報。
而從石虎食性調查,鼠類、竹雞仍主要食源,陳美汀也發現,被誤稱為錢鼠的鼩鼱,體型小,是小石虎獵捕課的最佳入門選項。從這些石虎的食性,一窺其生活棲地的需要,也讓與會者了解石虎田有林、有田,具備石虎絕佳的棲地條件。
石虎之鄉限定 石虎農民邀集中
40多位報名參加體驗營的成員,湧進楓樹里,散布在農田的角落中,吸引不少居民注意,有些農田也在路邊賣起自家種植的各式農產品。農事對居民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也是辛苦的工作,看到一群人頂著大太陽割稻,感到新鮮。
陳先生(化名)平時在外地工作,家中也務農,農地與石虎田相隔不遠。對於石虎並不陌生,晚上在田裡偶而會看見。也有不少在場的居民表示,自己的田都不使用農藥了。或許如此,才吸引石虎在此出沒活動。
陳美汀表示,石虎米透過保育理念的推動,希望能有更多生產者加入,並且獲得消費者認同,以綠色消費付諸保育行動。
至於廣邀農民加入石虎米,正在研擬相關的辦法,不過,加入的農田至少得經過驗證,是位於曾出現石虎的區域,才能成為名符其實的石虎田。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