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造林呵護臺灣 法鼓山種下道場樹


103年3月12日植樹節中樞植樹紀念活動,於新北市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行,活動由法鼓山法鼓隊在象徵動禪的靜心擊鼓中揭開序幕,並由馬英九總統率立法院王院長、司法院賴院長、考試院伍副院長、監察院王院長,以及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聖靈寺住持今能長老、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和對法鼓學校興建有莫大貢獻的社會賢達等共襄盛舉,一同種植樹形挺拔蒼翠,有著吉祥、長壽意涵的蘭嶼羅漢松,祈願大眾一起攜手植樹呵護臺灣。 植樹造林 任重道遠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擘劃建國藍圖時就主張「造林是民生建設的重要項目」,造林是民生建設的重要項目,造林不僅是政府重要的施政,也是政府跟全民的活動,今天植樹節除了紀念 國父之外,更要以實際的種樹行動來緬懷中山先生。 馬總統致詞時表示,綠色造林一直是政府的重要政策,從97年至102年累計全國造林面積達到26,280公頃,面積相當於1,051座大安森林公園。另外,在愛臺12項建設中,規劃設置3處面積1,000公頃以上的大型平地森林樂區,讓國人可以在交通便捷的平地體驗如高山森林一樣優質的自然環境,從事遊憩、休閒、紓解身心。 總統特別引用荀子第九篇王制篇「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罔罟毒药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意思是說,當草木生長、開花、結果的時候,不帶斧頭到森林砍樹當材火,花草樹木才能綿延不絕的生長;各種水生物有孕的時候,魚網、毒葯不入湖澤捕殺,讓有孕的生物能順利產子,如此萬物才能綿延不絕。這種「時禁」觀念,就是一種尊重生命、愛惜自然、保護生態的觀念,也具有宗教上的生命教育意義。 農委會胡副主委指出,臺灣森林面積約21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9.18%,在世界上排名第26名。今天在法鼓山栽植的樹種選定為蘭嶼羅漢松,羅漢松的種子外型,下方有一個成熟後轉為紅色的種托,上方為球型的種子,看似一個穿著紅色袈裟盤坐的羅漢,在法鼓山種植特別有意義。 歡喜感恩 眾生平等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闡釋了佛教與樹的淵源典故及對道場樹、菩提樹的定義,法師說凡是有修行人在樹下成道,成就修行者的這棵樹,就是道場樹,而今天在法鼓大學校園裡種下的新樹,便是法鼓山的道場樹,也是大學之樹,是法鼓校園的「新生」。希望每一棵小樹苗,能長成大樹,將來進入校園的每位學子都能學習樹苗向下紮根,往上生長,禮遇眾生,又能奉獻一切眾生。 尊重生命 愛惜自然 臺灣是一個鬱鬱蒼蒼的美麗島嶼,森林原是臺灣先民的生養之地,現在更具有涵養水源、國土保安、森林育樂、生態保育等公益效能,讓山高谷深、河短流急的臺灣,能常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在面對全球暖化和極端氣候的威脅下,政府復育造林的工作更加重要,能發揮森林公益的效能,也能達到減災、防災的目的。今天是植樹節,希望大家都能體認到森林的重要性,一起加入種樹的行列,盼望大家植樹造林呵護臺灣。 植樹成果從來不是一蹴可及,需要的是心中小小的善念與對環境大大的關懷,今天在法鼓山以歡喜心種下一棵道場樹,將這樣的小圓滿融合成對土地的愛,成就下一代綠色家園的「大圓滿」,並給下一代更美好的未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