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壩敲響湄公河巨鯰的喪鐘


本報2013年6月24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編譯,蔡麗伶審校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湄公河下游主流域築水壩將對湄公河巨鯰(Mekong giant catfish)產生新的生存危機。湄公河巨鯰為全世界最大且稀少的淡水魚之一員。

這份研究包含了這種難以捉摸的物種最新的資訊,包括數量、分佈、受到的威脅及為防止其滅絕所必須採取的措施。雖然確切的族群量仍是未知的,但湄公河巨鯰成魚殘存的數量可能只有數百隻。

根據這份報告,位於寮國北部湄公河主流域上的沙耶武里大壩(Xayaburi dam)將會對迴游的巨鯰產生無法跨越的阻隔,且可能導致巨鯰的滅絕;巨鯰體長可達3米,重達300公斤。

內華達大學副教授、本研究的作者Zeb Hogan博士表示,「像湄公河巨鯰這麼大型的魚根本沒有辦法游過大壩造成的阻隔回到上游的產卵地。」「巨鯰需要大而不間斷的水域來遷移,且需要特定的水質與流速條件完成它生命史的各階段(如產卵、進食與繁殖)。」

急遽下降的數量

由於過度捕撈、棲息地遭受破壞及湄公河沿岸各國興建水壩之故,湄公河巨鯰的數量急遽下降。湄公河最大的支流穆河(Mun River)上的水壩已阻斷巨鯰的迴游,且將穆河隔絕於湄公河水系外。這份研究認為備受爭議的沙耶武里大壩將阻撓、甚至完全斷絕巨鯰的迴游,即便巨鯰有辦法越過水壩,死亡率也會提高。

Hogan博士補充:「過去湄公河巨鯰使用沙耶武里大壩的河段作為迴游的通道,成魚從河灘覓食區穿過此區到上游產卵區。成魚也可能在現在大壩的位置產卵。」

2011年召開的湄公河委員會中,環境與水資源部長們同意延遲興建沙耶武里大壩的決定以待更多環境衝擊的研究。去年11月這份協議因寮國決意加速建設而推翻。

效益未知的魚道

花費35億美元的沙耶武里大壩興建計畫由於缺乏大壩造成的影響及資料的不全,遭受越來越多的抨擊,尤其是漁業及泥沙流量等項目。

指導寮國建築大壩的芬蘭公司Pöyry認為建築「魚道」可使魚繞過大壩渦輪而在上下游穿越。但這種理論從未實際操作成功過。

世界魚類中心(World Fish Centre)的Eric Baran博士表示:「在不了解目標物種、牠們的游泳能力及吸引魚群上溯的水流形式前,你無法期待魚梯是可行的。還需要更多研究以確保魚群仍能迴游。」

湄公河巨鯰一度廣泛分佈於湄公河水域,範圍遠達緬甸、中國西南部;直到1900年代相對數量都非常多。後來牠們的數量銳減,目前僅存於柬普寨、寮國及泰國的湄公河流域。

從1880年代的數千尾到1990年代僅數十尾,捕獲數也提供了巨鯰數量下滑的證據。儘管泰國、寮國及柬普寨分別設立了捕捉巨鯰的相關規範,且在泰國及柬普寨已完全禁補,巨鯰仍受到盜獵及捕捉其他物種時誤捕的危機。

Hogan博士強調:「魚貨應受到監測以確保漁民沒有非法捕捉巨鯰;而由於誤捕是目前唯一可得知巨鯰分佈、生活史及豐度的資訊來源,誤捕行為也應監控。」

保護巨鯰的迫切需求

這項研究確認了防止湄公河巨鯰消失的關鍵措施,包括維護安全通行的廊道及重要棲地;且由於巨鯰生存於跨國界的河流中以完成其生活史,增強如流域經營管理計畫等國際合作。

WWF淡水域計畫的負責人Lifeng Li博士表示:「由於湄公河巨鯰的脆弱性而不能施以捕捉壓力或是改變它的環境;巨鯰象徵湄公河流域的生態完整性。它的狀態是整條河流的健康指標,而復育巨鯰是湄公河流域永續管理很重要的一部份。」

「湄公河巨鯰可以被保存下來,但需要湄公河沿岸各國、國際組織及贊助者某種程度的承諾,它目前是不存在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