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類鳳頭蒼鷹吃什麼?縮時攝影全都錄!


台東富源社區素人攝影師-阿清(本名林龍清),在林務局台東林管處及台東縣政府的協助下,在富源山區進行鳥類調查,今年更嘗試以鳳頭蒼鷹育雛為主題,利用縮時攝影技術,拍攝多達30萬張的影像,完整紀錄鳳頭蒼鷹育雛的珍貴影像。 農家子弟的阿清,在富源山區飼養放山雞,過去對於老鷹等猛禽類的動物,總是十分困擾,因為山上的老鷹常會到養雞場抓小雞,過去也曾設陷阱抓老鷹。但是從99年起,林務局開始在利吉惡地推動利吉惡地地質公園示範區,並輔導社區進行生態調查後,阿清轉念成為生態調查員,並開始做鳥類調查。從觀察中,他發現鳳頭蒼鷹母鳥在育雛的過程,對於幼雛呵護至極,心生感嘆:原來老鷹跟我們一樣,都十分愛護子女。這才開始積極投入鳥類觀察及攝影。 今年阿清代表社區來台東林管處參加1場社區參與保育行動的座談會,會議中主席劉副處長提到,在地人保育在地事物是最適切的,透過深入的觀察與瞭解,更可讓在地民眾體現到重視野生動物面臨的生存威脅,激發出更具體的保育行動。這些話點醒了阿清,除了拍攝鳥類的生態照片,更要瞭解牠們的生態與生存壓力。因此,阿清嘗試使用縮時攝影技巧,進行長時間的縮時攝影紀錄。 今年的5月18日到5月28日,阿清雇用吊車在4層樓高的樹上架了2台縮時攝影機,以每3秒拍1次影像的頻度,拍攝高達30萬張的影像,匯出成數小時的縮時影片。雖然這些都是自掏腰包來完成,成果出來後,阿清覺得很感動,也很值得。 這次的縮時攝影,阿清發現去年在此處育雛的鳳頭蒼鷹親鳥,又返回到原處育雛。親鳥回巢後,先修補舊巢,然後才開始孵蛋,成功孵出2隻幼雛。過去用拍照方式,僅能拍攝靜態影像,但是透過本次縮時攝影,也紀錄到鳳頭蒼鷹的食性,育雛中親鳥會叼回攀木蜥蜴、石龍子(台語:狗母蛇)、其他鳥類的幼雛回來餵食鳳頭蒼鷹雛鳥。 富源社區從民國91年起,在林務局的輔導下執行了9次社區參與保育林業共生計畫(簡稱社區林業計畫),在歷年的基礎下,也逐漸朝向進行社區環境教育、生態保育推廣及生態旅遊方向發展,目前也申請環教場域認證中,台東林管處處長張鐵柱表示:對於在地社區居民熱情投入參與在地保育的工作十分欽佩,也希望透過林管處與富源社區合作保育行動的成功模式,推展至更多有意參與在地保育的社區。讓更多民眾有機會參與生命教育體驗,也能進一步參與保育自然資源及野生動物的行動。 生態保育小字典 鳳頭蒼鷹 學名:Accipiter trivirgatus formosae Temminck,1824 保育等級:保育類2級-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生態習性:不普遍留棲性猛禽。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常綠林,偏好濃密樹林,偶見於城市大樹濃蔭的公園、植物園,鄉村近人類居所的樹林。 食性:雜食性動物,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包括各種植物的芽、葉、莖、根、果實,以及菇類、昆蟲、蝦、蟹、魚類、哺乳類;牠們也會挖掘蟻窩和蜂巢。 棲地分布:台灣特有亞種。分佈於亞熱帶到熱帶地區的留鳥,範圍從喜瑪拉雅山南麓、印度西南與東北、斯里蘭卡、中南半島、民答那峨、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大陸西南、海南島到台灣。全球數量約10,000-100,000隻。在台灣則分佈本島各處山區1,5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針闊混合林、次生林,偶而到達3,000公尺。 面臨問題:族群稀少,全台估計少於5,000隻。環境污染影響繁殖成功率,非法盜獵幼雛是影響族群穩定的最大威脅;低海拔的棲地開發,漸縮減可棲息的面積。 資訊出處:臺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2010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出版。 縮時攝影:Time Lapse cinematography,也稱曠時攝影、微速度攝影或者間隔攝影。使用遠低於正常電影的拍攝速率來捕捉畫面,再以正常速率播放出來,產生時間加速的感覺,進而壓縮時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