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公約會議 美俄聯手提案禁北極熊買賣 遭否決


本報2013年3月11日綜合外電報導,沈瑞筠、藍巧軒編譯;蔡麗伶、莫聞審校

為了自北極獵人手中搶救北極熊,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冷戰對手最近在《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簡稱華盛頓公約),聯手對抗加拿大,提案禁止加拿大獵人出口北極熊的毛皮、熊掌與熊牙,但此案在7日遭各國政府否決,也使得許多努力遊說將北極熊列入保護名單的動物福利團體感到失望。
多年來持續資助在加拿大進行北極熊研究的「國際野生動物關懷組織」(CWI),其執行長Philip Mansbridge表示,「北極熊值得、也需要我們的保護,所以這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之一的動物而言是個相當難過的日子。根據估計,到了2050年有2/3的北極熊都會消失,所以,難道我們還要再等20年才要開始行動嗎?」
178個國家代表最近在泰國曼谷舉辦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美方提案若通過,加國獵人可繼續捕獵北極熊以維持生計,但不能出口販售北極熊的皮毛與部位。此項貿易禁令案在會中成為爭議話題,並一度讓各國外交氣氛急遽凍結;雖獲得俄羅斯等國的支持,但反對方除了遭加拿大,歐盟5日也試圖封殺美國提案。
全球總數約2~2.5萬的北極熊族群,約有3/4居住於加拿大領土內,且加拿大是唯一允許出口北極熊商品的國家。加拿大獵人為了熊皮、熊牙與熊爪,每年約獵殺600隻北極熊。
美國談判團領隊、聯盟漁業及野生動物局局長Dan Ashe表示,「最佳科學證據表明本世紀中期將有2/3的北極熊消失,如何有永續的商業交易?」並指出「科學為北極熊描繪了一個光明的未來,一份出口禁令可以給北極熊一個機會繼續留存在這個世界上,直到我們找出面對氣候變遷的辦法。」
加拿大反對這項議案,他們主張氣候變遷所造成北極海浮冰減少才是影響北極熊最大的問題。他們駁斥「並未有充分的科學證據」 顯示北極熊族群量將在未來數十年下降超過半數,且商業交易「並未對北極熊造成危害」,而帶頭進行狩獵的伊努特人(Inuit)有適當的控制北極熊的數量,獵北極熊是他們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環。
加拿大北極地區的原住民國家組織代表Terry Audla表示,把北極熊列入保護對伊努特人造成嚴重傷害,而且也無法保護北極熊,他們還是會遭到相同程度的獵捕。
美國與所有專家都同意氣候變遷導致北極海冰消失是對北極熊最大的威脅,北極熊需要海冰才能獵食海豹。美國代表團指出,指出補獵行為將這些岌岌可危的熊類推向滅絕的邊緣。但加拿大認為縮減的海冰(在2012年達到破紀錄的低點)對北極熊的衝擊是「不確定的」。
俄羅斯代表團成員、首席北極熊專家Nikita Ovsyanikov駁斥所有加拿大人的論述。他表示:「那都不是事實,北極熊已為了生存苦苦掙扎,若將牠們陷於被獵殺的處境將促使牠們滅絕。」
Ovsyanikov補充,每年在俄羅斯約200隻北極熊被非法盜獵,並使用偽造的加拿大證件進入合法市場販售。「販售加拿大的許可證現在也變成一種犯罪事業,如果美國的提案通過的話這樣的許可證將會失效。」
包括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ce Council)及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在內的保育人是關注的議題則是隨著北極熊越來越少,牠們的皮毛越來越值錢。CWI執行長Mansbridge也表示,「貿易量增加的跡象顯示,北極熊毛皮的價格近年來翻漲了一倍。所有證據都顯示再這種狀況是難以為繼的,北極熊的數量已經在減少,持續允許這種行為是相當愚蠢的,我們也不應該繼續無視下去。」
CWI引用報告指出,在2001到2010年間,有3萬7400種北極生物被交易。也就是說,有5680頭北極熊遭獵殺,一年平均超過500頭、每天將近2隻被殺。其中93%的毛皮都被拿去出口販賣。
日本是這些毛皮的主要進口國,另外還有中國和其他歐洲國家。
北極熊19個亞族群的現況由於難以調查的特性一直存有爭議,雖然其中少數數量上升,但多數是下降的。加拿大聲稱 他們會調整每年的狩獵配額以確保北極熊的續存,;但批評者指出2011年在努納武特地區(Nunavit)相較於聯邦政府及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 的建議,採行了3倍於建議值的配額。「即便是現行值都不永續的前提下,增加狩獵配額將導致過渡獵殺且更不可能讓北極熊續存。」
努納武特地區團體表示,提高捕捉量肇因於北極冰況不尋常,致使更多的北極熊進入他們狩獵區內,而非高皮毛價錢所驅使。

【參考資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