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部入侵物種名單 「小強」食蚊魚齊上榜


中國環保部日前公布《中國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四批)》,名單中共有18種物種,值得留意的是兩種在華南地區被稱為「小強」的蟑螂(學名為「美洲大蠊」及「德國小蠊」)亦榜上有名;另亦有一種專為控制蚊患及瘧疾而引入的「食蚊魚」,因其除會捕食蚊蟲外,魚苗或魚卵亦是其食物之一。

中國環保部表示,外來物種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發布入侵名單,就是為了指導相關部門和地方防控工作。據《名單》披露,其實華南地區常見的小強「美洲大蠊」和「德國小蠊」其實都是入侵物種,原產地是非洲和南亞地區,能夠攜帶痢疾桿菌、結核桿菌、沙門桿菌等多種致病細菌。

另外,一同被列入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的還有一種用作滅蚊的食蚊魚。這種魚以攝食蚊蟲和浮遊動物為主,有控制蚊子數量和瘧疾發生的功能。食蚊魚於1927年被引入中國,目前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各地的河川中。食蚊魚會捕食原生魚類的魚苗或魚卵,引發物種滅絕危機,改變當地水生物種結構,影響水生生態系統功能。這種食蚊魚已被列入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據了解,廣州在前年登革熱疫情爆發時,水務部門曾在河川中投放食蚊魚,僅天河區的天河公園湖、新塘水庫、岑村水庫及沙河湧等地方中就投放多達5.4萬條食蚊魚。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