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無阻-屏東林管處完成104年度森林資源調查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為瞭解轄內森林資源狀況及變化,自87年開始設置永久樣區,共450個,並每隔5年進行複查,本年度複查樣點33個,分布在屏東事業區三地門鄉、霧台鄉、瑪家鄉等山地區域,多數樣點於莫拉克風災時道路已毀損難以到達,屏東處潮州工作站調查人員克服道路及天候等不利因素,將所有樣點全部複查完成。   屏東林管處表示,本年度樣區複查作業於3月中開始進行,在行前規劃時即發現樣點分布區域之道路多於莫拉克風災崩塌,甚至樣區也在風災中崩毀;今年初遇長期乾旱,山區逢大雨更易崩塌,道路險阻難以通行。林管處調查人員排除萬難,多次前進山區進行調查工作,3天或5天的行程稀鬆平常,在山區背負20公斤以上裝備行走,常需步行2日以上才可到達樣點,橫渡碎石坡及峭壁是家常便飯,行走之道路常是野生動物通行的獸徑,需天天面臨「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風險。   屏東林管處進一步說明,森林資源調查工作引入科技化產品,利用RFID tag紅外線感應器及PDA等儀器,每一棵樹木都會有紀錄逐年生長資料的「身分證」,每5年再返回調查時只要感應就可以知道上回調查資料,且可以再輸入最新量測的胸高直徑、樹高等資料,從而得知這5年樹木長大了多少,在人煙罕至的深山,樹木的生老病死都可記錄在這身分證中,未來進入調查的人員都可以知道這棵樹木的生長史。   進行調查工作時常需要前進至與世隔絕之山區,道路險阻,幾無人類活動的痕跡,常常只有靠著衛星定位儀器(GPS)定位到達樣點時才會發現數年前調查留下的痕跡,野生動物在缺少人為干擾的環境下在山林間自由的生長、繁衍,山羌、台灣野山羊、藍腹鷴等保育類動物時常在不注意的時候出現在眼前,或是發現水鹿在樹幹上磨擦鹿角的痕跡,山豬更常橫衝直撞的將土地挖得坑坑洞洞,每每發現動物活動痕跡皆會令林管處潮州工作站調查人員會心一笑,原來我們在這片山林中並不孤單。   森林資源調查所帶回來的資料,將由林務局統一整理並作分析規劃,藉由分析歷年資源調查資料的變化性,可以了解台灣各地的森林目前生長的情形如何,並將資料應用在日後森林經營方向上,所決定的方向將影響森林未來的命運,森林資源調查工作可說舉足輕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