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無雙!臺灣繫放黑嘴端鳳頭燕鷗創全球首例


世界上第1隻繫放標誌的神話之鳥來自臺灣 被喻為「神話之鳥」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又稱中華鳳頭燕鷗),在世界上消失了近70年,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自2000年在馬祖燕鷗保護區再次發現牠的蹤影以來,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連江縣政府、臺大森林系與台北市野鳥學會經歷長年的努力與堅持,持續執行燕鷗族群監測、假鳥模型誘引真鳥至棲地繁殖、棲地自動化監測與燕鷗繫放等多面向保育研究,今(2015)年終於有了突破性成果!除了在臺灣馬祖與大陸浙江共調查記錄99隻黑嘴端鳳頭燕鷗外,臺灣研究團隊更首次在馬祖繫放標記了1隻黑嘴端鳳頭燕鷗,創下全球首例! 黑嘴端鳳頭燕鷗數量稀少,繫放困難 林務局指出,黑嘴端鳳頭燕鷗在臺灣為夏候鳥,是燕鷗科鳥類中最稀有罕見的一種,常混群於外貌相似的鳳頭燕鷗之中,名列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CR (極危)等級,在國內也屬公告保育等級I的瀕臨絕種野生動物,過去曾認為其全球數量不超過50隻,2000年「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公告後,生態導演梁皆得先生才意外拍攝到黑嘴端鳳頭燕鷗在島上繁殖的身影,驚艷了所有鳥界人士與學者,這不僅是神話之鳥在世界上再度被發現,更是難得的首次繁殖紀錄,目前世上已知的3處繁殖地僅有臺灣的馬祖列島與大陸浙江的五峙山列島、韭山列島。林務局與連江縣政府為持續保育黑嘴端鳳頭燕鷗,更進一步瞭解神話之鳥在海峽兩岸間的活動遷徙情形,長年委由臺大森林系袁孝維教授研究團隊與台北市野鳥學會,執行棲地改善、監測與繫放等研究,但因為神話之鳥數量稀少,繫放困難,又不敢輕易捕捉,以往都是利用繫放標誌數量相對較多的鳳頭燕鷗來瞭解族群遷徙狀態,自2008年起研究團隊持續在馬祖執行燕鷗繫放工作,累計迄今已標記超過300隻鳳頭燕鷗,歷年來在馬祖、浙江、福州等地都有被目擊的紀錄。 林務局表示,今年臺灣研究團隊與大陸研究團隊,分別在馬祖與大陸浙江等兩岸3處繁殖地合計記錄到99隻黑嘴端鳳頭燕鷗,統計數量創歷年新高,臺灣研究團隊於7月18日、19日在馬祖進行每年例行的繫放標誌作業時,有鑑於燕鷗繁殖狀況以今年最佳,因此,鎖定繫放目標之一就是在馬祖出生的燕鷗幼鳥,希望透過足旗標誌,未來可以得知這些燕鷗長大、性成熟後是否會再次回到馬祖繁殖或是播遷到何處。但因為黑嘴端鳳頭燕鷗與鳳頭燕鷗混群繁殖,整體族群量龐大且幼鳥外型相似,難以區別,研究團隊在執行繫放作業的第一時間也無法確認是否有標記到黑嘴端鳳頭燕鷗幼鳥,直到今年8月5日接獲馬祖當地鳥友王建華先生通報,發現一隻腳上帶有代表臺灣繫放標誌之「白藍足旗」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幼鳥,也證實了首次成功繫放標記黑嘴端鳳頭燕鷗,這不僅是臺灣的首次紀錄,更是世界上第一筆繫放紀錄。 繫放成果發布於EAAFP電子報,國際鳥友共享最新資訊 林務局指出,今年研究與繫放的成果是國際水鳥保育上的重要成就,這也是政府、學術界與民間團體合作的結果,臺大森林系研究團隊更將研究資訊提供「東亞-澳大利亞遷徙線夥伴關係」(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 Partnership, EAAFP)刊登電子報,藉此透過國際網絡分享與合作,讓各國瞭解在東亞澳遷徙線上的水鳥及其棲息地,同時提供有效的保護,惠及人類和生物多樣性。未來,就可以透過足旗標誌的辨識,獲得燕鷗族群活動的地點資訊,林務局更計畫於2016年啟動馬祖燕鷗的衛星發報研究,瞭解黑嘴端鳳頭燕鷗在春夏季來臺灣繁殖後,秋冬季究竟是遷徙到何處,以期逐一解開神話般的生態之謎,讓帶有臺灣標誌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翱翔藍天大海之際,也將使各國見證臺灣神話之鳥保育的成就,鞏固我國在黑嘴端鳳頭燕鷗保育上的龍頭地位。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