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神話之鳥」有成-黑嘴端鳳頭燕鷗數量創新高


2015年「神話之鳥」記錄數量快破百 曾被認為全球數量不到50隻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歷年來透過農委會林務局、連江縣政府、臺大森林系與台北市野鳥學會的合作,持續在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進行研究監測,並利用假鳥模型「誘引」真鳥到合適的保護區島嶼繁殖。今(2015)年截至7月底的調查紀錄顯示,黑嘴端鳳頭燕鷗的數量創新高,在馬祖與大陸浙江等共3處繁殖棲地內,合計記錄到75隻成鳥與24隻幼鳥,繁殖狀況相當好,族群量破百指日可待,是神話之鳥保育與研究史上的重大成就! 「黑嘴端鳳頭燕鷗」比黑面琵鷺還罕見 林務局表示,黑嘴端鳳頭燕鷗是燕鷗科鳥類中最稀有罕見的一種,常混群於外貌相似的大鳳頭燕鷗之中,過去曾認為其全球數量不超過50隻,名列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CR (極危)等級,在國內也屬保育等級I的瀕臨絕種野生動物,比全球數量近3000隻的黑面琵鷺還稀有。由於黑嘴端鳳頭燕鷗數量稀少,長期行蹤成謎,國內鳥友與學者過去就以「神話之鳥」稱之,直到2000年才在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內發現其蹤跡,並有繁殖現象,成為全球第一筆確認的繁殖紀錄。2004年再於大陸浙江的韭山列島發現,目前已確認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繁殖地,有臺灣的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及大陸的舟山五峙山列島鳥類保護區、象山韭山列島自然保護區,且由臺灣研究團隊過去進行的燕鷗衛星追蹤計畫,發現三地族群應有互相流通的現象。 林務局長期支持連江縣政府進行燕鷗保護區經營管理,並自2010年起與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袁孝維教授領軍的研究團隊合作,利用「鳥類行為及棲地自動化監測系統」遠端拍攝並將海島上的影像傳回臺灣解析,用以了解燕鷗的繁殖概況與棲地需求。2011年開始,林務局委託臺大森林系團隊與連江縣政府、台北市野鳥學會,首次以石膏製的大鳳頭燕鷗模型,放置於保護區內經過人為整理、繁殖條件較佳的島嶼,誘引燕鷗聚棲並繁殖;大陸方面則是2013年後在韭山列島的鐵墩島放置假鳥,由於鐵墩島面積大,可容納較多的燕鷗繁殖,臺大研究人員一度擔心燕鷗們喜歡聚眾繁殖的天性,會全被吸引到大陸去,然歷經多年政府與學界持續的保育及棲地經營管理作為顯現成效,馬祖保護區始終是燕鷗的繁殖重鎮,今年燕鷗的繁殖數量,可說是空前盛況。 林務局指出,今年度臺灣研究團隊決定擴大整理馬祖保護區棲地面積,並集中放置假鳥於鐵尖島,結果順利在5月底吸引了近3000隻珍貴稀有的大鳳頭燕鷗,與10隻瀕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入住鐵尖島繁殖。透過架設在島上的自動攝影機也成功紀錄到黑嘴端鳳頭燕鷗繁殖影像,截至7月底的調查紀錄,今年在馬祖燕鷗保護區共紀錄到高達4000隻的大鳳頭燕鷗成鳥與繁殖近千隻幼鳥,更有13隻黑嘴端鳳頭燕鷗成鳥與4隻新生的幼鳥。 大陸地區五峙山列島、韭山列島的鐵墩島上分別有52隻與10隻黑嘴端鳳頭燕鷗,並成功繁殖出16隻與4隻幼鳥。林務局認為,兩岸三處繁殖地的神話之鳥數量已是以往數量的近兩倍,顯示三個棲地同步並進、分散風險的誘引保育計畫可行,並在同步調查的第一年便獲得豐碩成果。 林務局執掌全國自然保育業務,全方位推動物種保育與保護區棲地經營管理,未來仍將繼續支持研究團隊進行燕鷗在繁殖地間的移動情形、兩種燕鷗間的競合關係並評估新增繁殖誘引島嶼等相關研究,希望能讓這段美麗神話永存於世!並讓臺灣保育工作績效躍上國際舞臺。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