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參訪現代版「諾亞方舟」-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 高度肯定其努力成果與貢獻


總統今(2)日應「辜嚴倬雲植物保種暨環境保護發展基金會」之邀請,在農委會陳保基主委、外交部高振群政務次長、科技部錢宗良政務次長、總統府華加志國策顧問、行政院南部辦公室中心江玲君執行長及國合會等單位代表陪同,及基金會辜成允董事長、李家維執行長引導下,參訪位於屏東縣高樹鄉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對保種中心成立後已成功培育2萬6千多種來自世界各地的熱帶植物之努力成果與貢獻,表示高度肯定,並期勉相關機關,給予基金會最大的支持與配合,讓政府與民間共同為動植物保種共肩努力。 總統肯定政府與民間共同為臺灣農業保種齊努力 總統提到,農業是立國的根本,而生物種原則是維繫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材料,氣候變遷及生物多樣性保育等議題,近代也普遍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包括人類語言的保存也應受到重視,像臺灣原住民族語言從早期的40多種到現在只剩20多種,若再不保存下來,未來原住民族語言會逐漸消失。臺灣有很多研究場域及相關資料是日本早期留存下來的,而保種中心則是臺灣自己創建出來,相當讓人感動。相信未來在政府及保種中心等民間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產官學鐵三角,讓臺灣熱帶植物、雉科鳥類及龜類動物保種與保育事業,於全世界發光發亮,共創臺灣及世界更美好的未來。 總統參訪全程,由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李家維執行長解說,李家維以充分的科學知識、紮實的研究理論,深入淺出以說故事的方式,將保種中心從海內外蒐集物種的保種過程,娓娓敘來讓總統印象深刻。他特別指出,保種中心是由熱忱的企業家、熱血的青年、普及的環境意識和絕佳的地理條件,在此發展全球熱帶植物庇護所是最恰當不過。李家維指出,在3年前正式推出境外保種的行動,保種中心在大洋洲的所羅門群島建立基地,培訓當地年輕人探索及保育自己的自然資源,也將物種複份在保種中心。明年,將在加勒比海的聖文森複製所羅門計畫,也期盼同樣的行動,能在東南亞及非洲展開。接著,保種中心的年輕同仁也分享了投入工作的熱忱、心血及看到復育成功時的興奮,讓總統十分動容。 國內農業生物研發技術世界翹楚 農委會陳主委表示,近代全球人口快速成長、過度的開發及污染等因素交互影響,人類破壞大自然的程度較之以往更為劇烈,許多生物種類可能在人類尚未認識或做研究之前,就從地球上消失,而種源是農業發展的根源,因此種原保存是極為重要的課題。民國75年,農委會的農業、畜產、林業及水產等試驗所,即分別成立了國家級的作物、畜產、林木及水產等種原庫,以保存重要的生物資源,同時作為育種及生物科技研究的來源;目前已蒐集經濟作物6百餘種、近80個家畜禽品種(系)、超過226個樹種以及近百種的水產生物,臺灣大學山地農場所蒐集的地衣及苔蘚植物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 有了保種的基礎,農委會於作物、藥用植物、觀賞植物及林木的保存、研發及利用已行之多年,農業品種栽培以蘭花、稻米、火龍果及印度棗世界聞名,尤其蘭花產業,目前臺灣國際蘭展已與日本東京蘭展、世界蘭展並列為全球3大蘭展,蘭花產業5年來外銷訂單已成長為95.3億元。 現代版「諾亞方舟」,世界級的保種基地—保種中心 農委會說明,要設立並維護一個種原庫,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而保種中心以保育全世界之熱帶及亞熱帶植物為使命,以民間之力,自行出錢出地,進行活體的異地保存工作,更是難能可貴。在執行長李家維教授的帶領下,從97年開始至今,已成功培育2萬6千多種來自世界各地的熱帶植物,數量近9萬株,其中蘭科、鳳梨科及蕨類植物的收藏量更是世界之最,預計在20年內達成3萬種以上活體植物之目標。此外,保種中心從102年起跨足雉科鳥類的保種計畫,已收藏31種種原;亦與林務局合作收容照養因走私查緝所查獲的龜類,開啟龜類保種的先期作業。因此,保種中心不僅是世界級的保種基地,更堪稱為現代版的「諾亞方舟」。 政府與民間合作,善盡國際責任並發揮臺灣軟實力 農委會進一步說明,非官方的科學研究一直是臺灣走向國際舞台的重要力量,因此,政府相關機關也與保種中心執行相關之國際保育計畫,例如科技部(前身為國科會)的「全球熱帶植物種源保育計畫」、國合會的「索羅門群島植物資源調查暨植物誌編纂計畫」等。另外,保種中心自國外引進植物種原時,常涉及檢疫法規或須申請專案同意,農委會防檢局均依法核發輸入許可,也配合於保種中心設置在園簡易室,執行相關檢疫及隔離管制等作業。而透過舉辦研討會或參訪等機會,也有美國、加拿大、英國、墨西哥、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索羅門群島、南非、阿曼、沙烏地阿拉伯、薩爾瓦多、象牙海岸、聖多美、宏都拉斯、哥倫比亞、巴拉圭、印尼、聖文森、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多個單位或學者專家與保種中心進行交流合作,充分展現臺灣在國際外交上不容忽視的軟實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