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點名 澳洲近2成瀕危物種「完全未保育」


本報2015年1月28日綜合外電報導,李依儒編譯;龐中培審校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最新報告指出,儘管澳洲最近正在拓展海洋公園和自然保留區的網絡,該國極瀕危的動物,例如北方毛鼻袋熊、綠鋸鱝等將近140個物種的棲地仍未受到保護。

瀕臨絕種的北方毛鼻袋熊。(來源:jade)

WWF:澳洲保護區不足 分布亦不均

WWF的分析發現,澳洲1613種瀕危物種中,仍有138種未納入保護區的安全網中,而該國明訂的5815個陸地生態系,仍有1655個未受保護。

嚴重瀕危但棲地未受保護的物種,例如北方毛鼻袋熊,是世上最大的穴居草食動物,而野生的目前僅剩126隻。綠鋸鱝是鯊魚的近親,目前僅出沒於肯因司(Cairns)北方。另外,昆士蘭的道生黃鶯(Dawson Yellow Chat)也因缺乏保護而面臨絕種,目前數量剩200隻。

這些表列嚴重瀕危的物種,其中有20%完全未受到保護。

雖然澳洲國家保留區的系統正在增強,但這些動物仍缺乏合適的庇護之地。澳洲總陸地面積有16.5%受到某種形式的保護,其中的8.3%是國家公園。在2002年,澳洲的陸地有9.5%受到保護。

澳洲為達成設立保護區的重要國際目標,將國內1/3的水域設為保護區。但WWF卻指出,水域分布不均等,使得有些物種被放棄了。

保育組織則表明,聯邦政府應和州立政府一起打造縝密的保留區網絡,以保護生物多樣性。此外,也要禁止在保護區中採礦。「過去5年來,有賴於資金的增加,澳洲在國家保留區的系統擴展這方面可見到長足進步。往後數年,這樣的發展將為野生動物的生存帶來重大的改變。不幸地,我們對澳洲所有種類的生態系,仍有一段距離,且依舊有許多瀕危物種的棲地位於保護傘外。」本篇報告的作者泰勒(Martin Taylor)博士說。

保育額外支出 觀光收入來補

根據WWF的報告,為達到棲地保護的目的,澳洲在未來5年需逐年支出額外的1億7000萬,而保護應要的海洋保留區則需要2億4700萬元。這些支出可由澳洲國家公園及自然保留區的觀光收入236億來彌補。

在周一,聯邦政府更宣布了要投入200萬元來保護聯邦國家公園內瀕危的物種,包括卡卡杜(Kakadu)、烏魯魯(Uluru)及大堡礁(the Great Barrier Reef)。這筆經費將會於剷除那些入侵的威脅,像是狐狸及野貓會對袋狸和北方袋鼬造成危害,將有10個計畫將會受到這筆資金挹注。

「估計野貓每天殺害7500萬個動物物,已證實對原生動物是顆毀滅炸彈。我不想我的小孩以後只能在歷史書看到北方袋鼬、帕特里奇鴿子或是長鼻袋鼠,這是我對野貓宣戰的原因,也是我為何致力於在2020年前停止哺乳類物種的流失。」環境部長杭特(Greg Hunt)說。

在雪梨舉辦的世界公園大會中,杭特宣布有這項資金,是他的政治承諾之一,並已撥出600萬美元,用來幫助終結東南亞的森林砍伐,另有600萬的專款用於保護該地區的珊瑚礁生態系統。

※ 本文為教育部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簡稱SHS計畫)所屬南區區域推動中心,舉辦「環境新聞編譯工作坊」之成果展現,特別感謝《科學人》編輯群協助審校。

【參考資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