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副研究員何宣慶近期自恆春於市場購買一批鮮魚作為教學之用,發現其中一尾標本相當特殊,何宣慶立刻就確認這是台灣過去未曾記錄的種類,白斑擬鱸(Parapercis alboguttata),是為台灣本島所記錄的第29個擬鱸物種。
白斑擬鱸屬於擬鱸科擬鱸屬下一種。其主要特徵是身上側線鱗較多,且吻較長,體色為淡紅色,體側缺乏明顯黑斑。過去白斑擬鱸只記錄在印度洋跟西太平洋零星幾個國家,但是何宣慶實際走訪印度、越南等國家發現白斑擬鱸這些國家其實是相當常見的種。目前西太平洋只有印尼跟馬來西亞有記錄,台灣的記錄是白斑擬鱸分布最北的記錄。
過去何宣慶在研究台灣的擬鱸物種已經有諸多的發現,包含發表四個世界新種以及兩個台灣新記錄種。經過幾年研究確認台灣共計有28種擬鱸,佔全世界擬鱸科所有物種的三分之一,原先以為這個數量已經很高,沒想到又再次發現新記錄種,可見台灣的海底世界仍充滿未知。
目前何宣慶也將研究範圍擴展到全球,先後與幾為國際知名擬鱸專家合作發表,包含近期發表自南非的白腹擬鱸(Parapercis albiventer)。何宣慶表示擬鱸科目前共計有80多種,台灣就記錄有29種,是全球擬鱸多樣性最高的國家,而南部墾丁地區又比其他地區高出許多,是值得我們用心保護的地方。
但是根據何宣慶調查,墾丁地區的魚市場大型魚類已經較以往減少非常多,取而代之的都是小型的魚類,這對整體海洋生態平衡有著相當大的隱憂。保育有成固然是大家有目共睹,但是也不要忽略可能是因為大型掠食者都已經被我們吃完了,這些小型的魚類才會被搬上檯面販售。等這些小型魚類被吃完了,我們還剩什麼呢?
記錄白斑擬鱸的文章即將在今年的海生館海洋學刊(Plataxa)正式公開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