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抗憂鬱藥物雖能幫助人們對抗憂鬱,卻可能損害鳥類健康。科學家發現,椋鳥吃下污水中的蚯蚓,攝入與蚯蚓體內相同劑量的百憂解後,出現失去性欲和食欲的現象。
汙水殘留百憂解 蚯蚓體內也有
約克大學的生態學家Kathryn Arnold博士說,「曾吃進抗憂鬱藥物百憂解的母椋鳥對於公椋鳥毫無興趣。牠們待在同一個籠子中,卻沒有任何交配動作。
BBC的Autumnwatch節目介紹,Arnold在汙水處理廠進行研究,「汙水處理廠是非常棒的賞鳥地點,因為許多鳥類受到這裡的蠕蟲和小型無脊椎動物吸引,前來覓食。」Arnold說,「我開始想,汙水裡到底有些什麼東西?如果你我吃下了頭痛藥,可能就有高劑量的頭痛藥隨著排泄物完整進入汙水中。」
Arnold測量出汙水中蚯蚓體內有少量的百憂解,僅約平均人體內含量的3-5%。
鳥類食量大幅減少 難以撐過冬天
接著Arnold用這些蚯蚓餵食24隻圈養椋鳥,並觀察牠們的行為長達6個月,發現鳥類開始顯現出類似百憂解對人體的副作用,他們的攝食習慣改變了,交配的興致也變差了。
「最主要的發現是食慾不佳。和沒有吃百憂解蚯蚓的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椋鳥整天食量大幅減少。這可能導致椋鳥較難度過冬天漫長寒冷的夜晚。」
除了食不下嚥、「性致」缺缺外,科學家也發現藥物並不會在鳥類身上有和人體相同的作用──抗憂鬱藥物不會影響牠們的心情。
研究證實 藥物殘留影響鳥類行為
Arnold說,「抗憂鬱藥物減少人類的焦慮感,但無法得知是否會減少鳥類的焦慮感;只能以外顯行為來測量。我們將實驗椋鳥不熟悉的物品放在牠們四周,觀察牠們的反應。如果鳥類不害怕,牠們會繼續吃東西,就算有怪東西在自己的食碗裡也一樣。但我們發現抗憂鬱藥物並不如我們所假設,會讓椋鳥膽子變大。」
「這個實驗方法不一定正確,帶給椋鳥的壓力也許不夠大。如果要重複實驗,我們會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不熟悉物品,也或許有不同的變項讓百憂解對人類和鳥類腦部有不同作用。」
Autumnwatch節目主持人Chris Packham說問題可能相當複雜,「行為改變可能對鳥類生態有負面影響。1960年代起,英國已經消失5千萬隻椋鳥。藥物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接下來的工作是研究野外椋鳥,看牠們體內是否有化學殘留物。」
【參考資料】
- 英國衛報(2014年10月21日),Prozac may be harming bird populations, study sugg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