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 慎防虎頭蜂攻擊 在秋季虎頭蜂的攻擊性會特別強,是因為在秋季時虎頭蜂窩裡面的蛹大都是未來的新蜂王,新蜂王關係著虎頭蜂族群的下一代,所以工蜂們為了牠們的下一代,在秋天時攻擊性會特別強烈。時雖秋季但仍十分炎熱,虎頭蜂因此十分敏感,日昨屏東林管處六龜工作站人員在執行造林檢測業務時,一行4人遭受數十隻虎頭蜂攻擊。不幸中之大幸是人員在住院5天後已痊癒出院。 蜂螫反應 因人而異 蜂螫到人的反應因人而異,除蜂毒液的直接毒性外,最危險的就是蜂毒中所含蜂蛋白引起的過敏反應,嚴重會造成過敏性休克、瀰漫性凝血功能障礙、橫紋肌溶解症、腎衰竭等反應而送命,蜂螫最主要的危險性即在於此。日昨林管處3位巡護人員及1位承租人到山區工作,被數10隻虎頭蜂攻擊頭部及手,經旗山署立醫院評估後,2人須住院觀察治療;且該人員對蜂毒有延遲反應,住院隔日後始有腫脹及各項指數升高的情形,林管處所有人員看到自己同仁,因遭蜂螫而腫脹的手及頭部深感不捨,但傷癒後這身上的蜂螫痕跡,也將變成守護這片山林的印記。 蜂類老虎 臺灣計7種 虎頭蜂並非單一物種,而是昆蟲綱(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中胡蜂亞科(Vespinae)之一屬(Vespa)的泛稱,因為頭部比例極大、嘴部大顎強而有力、毒性強,相貌驚人且專門獵捕其他昆蟲為食或用以飼育幼蟲(肉食性),牠們就像哺乳類中的老虎一般兇猛,遂有如此稱號。全世界有23種虎頭蜂而在臺灣有7種,包括黑絨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威氏虎頭蜂、姬虎頭蜂、擬大虎頭蜂、黃腰虎頭蜂和黃跗虎頭蜂。在低溫來臨前的秋季虎頭蜂極為敏感,對於靠近蜂巢周圍的人們會整群飛出攻擊,相當具有危險性! 虎頭蜂類尤以黑絨虎頭蜂(俗稱黑尾仔) 攻擊性最強,新窩建築於距離地面超過兩公尺的高樹上(而且靠近懸崖居多),或周圍樹梢枯黃。另中華大虎頭蜂(俗稱大土蜂)更為凶猛且毒性更強,體型最大,蜂窩主要築於土穴(地面)因而又名土蜂,其岩石洞穴跟空樹洞以及樹根都是牠們築巢的地點。虎頭蜂食性為雜食性,以其他昆蟲為主食,偶爾會吸食花蜜,樹液、吃水果;每年的三到七月間,虎頭蜂王(蜂后)會開始尋找適合的地點建築蜂窩,除虎頭蜂外其實很多的蜂類都會螫人,如蜜蜂、熊蜂、細腰蜂、土蜂、蟻蜂、胡蜂等,均是屬於昆蟲綱膜翅目細腰亞目裡的有螫類(Aculeata)。 進入山區 做好準備 屏東林區管理處處長黃妙修呼籲,一般蜜蜂1隻只能攻擊1次,而虎頭蜂每隻皆可連續攻擊,且虎頭蜂為群聚性,會有群集攻擊之行為,警戒範圍可達數十公尺遠,且夏末初秋是虎頭蜂活動力最旺盛的時期,民眾到山區遊玩,一定要戴帽子且最好穿長袖衣褲,不要穿亮色系衣服和噴灑香水,如遇到虎頭蜂在身邊徘徊,不要立即奔跑,應蹲低身體,慢慢遠離,如果被螫傷,應盡速到醫院救治,由醫院評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