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黃魚鴞通天巢 研究員重裝登樹


作者:洪孝宇

今(2012)年,我們追蹤的黃魚鴞母鳥「勝姊」,選了一棵非常帥氣的巢樹。

勝姊選了一棵非常帥氣的巢樹(左圖),有人靠近時勝姊會從窗戶探頭出來(右上)。圖片來源: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看出來了嗎?,這是一棵伸出懸崖、完全沒有分支的枯立木,枯立木的頂端折斷留下一個凹穴,旁邊還有一個非常具有設計感的窗戶,當有人靠近時,勝姊就會探頭往外面看,可愛到了極點!

但是這麼帥氣的巢樹,對我們做研究卻是有點麻煩,還好我們也不是省油的燈(是說燈省油不好嗎?),這種難度對我們來說也是還好而已...(老師,麻煩幫我保險保高一點)

為了研究黃魚鴞育雛情形,研究人員全副武裝登樹。圖片來源: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因為多數猛禽在孵蛋期間受到打擾的話很容易會棄巢,所以我們確認小鳥已經孵化之後才開始行動,而且要選擇溫暖有太陽的好天氣,以免當勝姊受到驚嚇而暫時離巢的期間,小鳥可能會失溫。繁殖觀察是生態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這是動物繁衍後代的重要階段,因此進行的時候一定要非常謹慎小心,這是對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上樹的基本工作就是裝設監視器材,記錄黃魚鴞的繁殖行為和育雛食物,也會定期幫小鳥測量身高體重,因為先前我們在台灣野外也只發現過兩次黃魚鴞繁殖,因此每一筆資料都彌足珍貴~

台灣野外只發現過兩次黃魚鴞繁殖,因此每一筆資料都彌足珍貴。圖片來源: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此外,我們今年獲得雪霸國家公園經費支持,要拍攝全球第一部的黃魚鴞生態影片,因此合作攝影師特地搭建一座(攝影師強調)有21公尺高的攝影平台,全程以HD高畫質攝影機紀錄黃魚鴞繁殖的珍貴影像。因為黃魚鴞是夜行性的猛禽,攝影師也只好跟著晝伏夜出,加上前往巢區的山徑崎嶇難行,所以攝影師常常在巢區一待就是一個星期,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為了清楚紀錄黃魚鴞繁殖的珍貴影像,攝影師特地搭建21公尺高的攝影平台。圖片來源: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其實整個繁殖季最辛苦的還是黃魚鴞爸媽,晚上要辛勤的打獵填飽小鳥像無底洞的胃,白天又要防範烏鴉和熊鷹等潛在天敵的騷擾,還有奇怪的人類躲在黑布後面不斷窺探,幸好巢中幼鳥已經在6月順利的離巢了!

孫老師從博士班時期就跟黃魚鴞結下不解之緣,到現在已經將近20年的時間,台灣最大型貓頭鷹的神祕生活史也一點一滴地被揭露,這部生態影片是黃魚鴞研究的里程碑,預計在2013年底製作完成,還請大家給予支持和鼓勵。

最後,播放一段孫老師要上樹前的真情告白,爬樹需要有裝備和技術,小朋友千萬不要學呦!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