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林區管理處為使同仁瞭解物種保育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連及重要性,特於4月15日邀請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張學文教授及何英毅博士,蒞處講授物種生物多樣性及保育重要性,並傳授哺乳類動物辨識的訣竅,以及介紹高屏山區的蝙蝠種類等,以精進同仁保育技能。 地球經歷了數億萬年的歲月,在此生活的生物經過天擇作用,演變出適應各種環境的物種,生物多樣性也就奠基於此。生物多樣性有不同的層次,由小而大,分別是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以及生態系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造就物種間的變化及差異,當變異性愈大則愈能適應環境之變動,像是高山、湖泊、溪流、河口、草原、沙漠及大洋,不同的生育地孕育出各異的物種、形成各自的生態系。 台灣面積3.6萬平方公里,海拔爬昇從海平面到3,952公尺,不論是聳立的山林間、沖積平原、河谷台地,俱充滿變化的微氣候,也因此孕育出高歧異度的自然資源。因為土地開發、環境汙染、外來物種不當引入、過度獵捕,引起生物多樣性面臨了消失的危機。任何物種的滅絕都代表一段自然史的遺失,對地球來說都是無法挽回的遺憾。為保育自然資源,政府截至目前總共設立6處國有林自然保護區、19處野生動物保護區、36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22處自然保留區、8座國家公園及1座國家自然公園,也制訂了文化資產保存法與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保育類動物及珍貴稀有植物名錄來保護瀕危生物和它們的棲息環境。 生物多樣性可提供為農林漁牧品種改良、生物科技以及醫藥業開發新技術的基礎,也可做為社區、部落生態旅遊產業的利基。維持生物多樣性,不單只是保育,資源永在的另一層意義就是永續利用,其實就是保障你我的未來。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將屆,屏東林管處黃處長妙修藉此呼籲,平時隨身攜帶、使用環保杯筷,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隨手關燈時時節水;不但是減少地球資源浪費,其實也做到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