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hange Language
因少子化衝擊和地理位置偏遠,彰化縣許多學校學生人數逐年下滑,紛紛轉型求生存,其中彰化縣八卦山上的文德國小,位於紫斑蝶遷徙路徑,生態資源豐富,三年前校方與南投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合作進行蝴蝶棲地復育、紫斑蝶生態教育等課程,意外擄獲外鄉鎮學生家長目光,新生人數不減反增,三年來增加15名新生,滅校危機…
閱讀更多
法新社報導,根據最新研究,東非象群為了躲避盜獵者,改成白天躲藏、夜間才移動和覓食的技巧。全球象牙交易導致非法盜獵情況驟增,就連陸上最大哺乳動物大象也不得不違反天性、顛倒作息。 旅遊指南Atlas Obscura報導,套上GPS頸圈的肯亞公象摩根(Morgan)去年從老家出發,跨越邊境進入索馬利亞,…
近年不僅墾管處重視陸蟹生態,頻頻祭出新招護蟹,連公路總局也在台26線香蕉路段打造全國首座省道蟹道,以降低陸蟹降海釋幼時遭「路殺」的機率,但有學者及生態解說員卻發現,陸蟹竟在保護政策下少了近1/3,懷疑是外來種黃瘋蟻侵害導致。 黃瘋蟻與火蟻外觀相似,都是源自阿根廷北部、巴拉圭與巴西南部,但對生態的破…
中國廣西有不肖鳥販為方便運輸,把70隻夜鷺的眼睛戳瞎。 本月5日晚間8時,廣西邊防部隊執勤官兵在檢查崗,對一輛由東興開往湛江方向的客車進行例行檢查,官兵打開客車行李艙後,便聞到一股濃濃的腥臭味,且看到艙內有六個大竹筐和七個連著打氧機的泡沫箱。 官兵在大竹筐中發現一批活體夜鷺,便想對泡沫箱進行開箱檢…
有海燕窩之稱的麒麟菜,曾是北海岸地區民眾最常見的食用藻類,但近年數量銳減,尤其每年秋季到隔年初春麒麟菜進入生長緩慢期數量更少,新北市府為保護生態,公告9月1日起到隔年3月15日禁止在萬里、瑞芳和貢寮3處保育區以任何方式採捕麒麟菜,否則將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海洋大學助理教授李孟洲指出,…
「國外拿來看的,我們都吃下肚了!」恆春海巡隊前(5日)晚在鵝鑾鼻外海查獲2名漁民乘膠筏潛水打魚,當場起出穿刺孔的珊瑚礁魚50台斤,訊後依漁業法函送縣府裁罰,處3萬至15萬元罰鍰;學者感嘆,墾丁海底瑰麗的珊瑚礁生態系,是珊瑚礁魚的樂園,少數漁民卻把帶來觀光財的珊瑚礁魚當成「提款機」,讓人心痛。 中研…
有中國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發佈圖片,一輛貨車正在運送捕撈上岸、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鯨鯊,並將其運至福建霞浦縣三沙鎮宏發大酒店,但酒店以魚太臭、不能食用為由拒收。隨後,該鯨鯊已遭當街切割售賣,現場十分殘忍,當地部門稱警方已經介入調查,會嚴懲肇事者。 至於這條鯨鯊是何時捕撈上岸?如何落網?漁民是否知…
中國是世界最大象牙市場,中國政府宣布今年年底終止所有象牙貿易,非洲大象是否獲更多保護尚未知。不過,有中國民間記者在非洲充當臥底、假扮中國商人選購象牙時,卻發現象牙透過香港走私到中國的情況十分普遍。他「放蛇」也甚驚險,差點被走私集團揭發,其經歷更被拍成電影。 香港立法會明日(6日)就逐步淘汰本港象牙…
中國大陸四川省林業廳日前在四川省石渠縣一個隧洞中,發現3隻小雪豹蹤影,模樣非常地可愛,估計小雪豹只有3到4個月大,但不見母豹蹤影。這次發現小雪豹的地方位於四川洛須白唇鹿省級自然保護區,這裡是雪豹主要棲息與繁育地。過去4年裡,曾拍攝到20多次雪豹蹤跡,但像這次這樣一次拍到3隻小雪豹,相當罕見。 雪…
南美洲國家厄瓜多日前扣查了一艘中國漁船「福遠漁冷999號」,該船隻在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 Islands)附近海域內非法捕撈大量鯊魚,因此厄瓜多法院裁定將船長和船員們判刑,更要求賠償360億美元。但中國當局辯稱,沒有證據能顯示該船隻有在厄瓜多海域捕撈,船上的漁貨都是從台灣漁船轉運來的。…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鱉之一「斑鱉」,目前已存活2億7000萬年,壽命長達400歲,但目前全球已知的個體僅存3隻。中國動物學家呼籲,盡快對雲南的紅河流域進行調查,以拯救瀕臨滅絕得斑鱉。 據《雲南網》報導,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饒定齊表示,斑鱉是背甲可達1.5公尺、體重可達115公斤的巨大爬行…
南投縣鹿谷鄉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山友於28日捕捉到一隻台灣母水鹿在戶外活動的身影,也是園區有史以來首見,難道是保育有成,連水鹿也遷徙到溪頭? 台大實驗林管處及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表示,有待進一步觀察,但不排除是人類飼養走失或逃離飼主的水鹿。 台大實驗林管處秘書葉永廉說,在接獲通報後,針對山友提…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30日發佈報告,總結近年在亞馬遜雨林發現的381種新物種,其中包括216種植物、93種魚類、32種兩棲動物、19種爬行類、1種鳥類和20種哺乳動物。專家警告,這些動植物生存的區域正在受到人類的威脅,還有一些物種可能在被人類發現之…
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傅春旭博士所組成不到10人的研究團隊,過去四年,靠著雙腳行遍山間,一步一腳印,一掘一希望,發現四種深埋在土間的台灣本土松露,29日傅春旭團隊舉辦「台灣松露資源研討會」,發表這項重要研究成果,不僅為台灣松露調查史增添新頁,也改變國際對松露分布的見解。 傅春旭團隊研究團隊指出,綜觀…
據報導,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以3年時間,成功繁育瀕危物種「橫斑玉斑蛇」,這種稀有的錦蛇曾有60多年不見蹤跡,一度被認為已滅絕。同時,雲南麗江市玉龍納西自治縣發現了曾被世界保護聯盟列為野外滅絕的中國特有植物雲南梧桐林。 橫斑玉斑蛇最早的記錄,是由美國生物學家史丹吉於1929年在四川雅安發現,命名為「橫…
中國北方神山長白山因豐富的自然資源,享有「天然博物館」美譽,但近來卻屢傳物種瀕臨滅絕危機,其中更因「科學研究」、「養生保健」等影響,造成大量開採,物種瀕危。 長白山是歐亞大陸北半部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綜合體,如享譽全球的野生鹿茸、紫貂,正是長白山的特有資源。被視為世界少有「物種基因庫」的長白山,卻屢遭…
因為非法盜獵與走私,台灣近十年查緝收容的食蛇龜與柴棺龜數量已超過1萬隻,這些被救保育龜的最終處置是相關單位棘手的難題。過去雖然曾提出不同的處置方案,包括建立長期收容保種中心、轉送國內外民間收容機構長期收容、進行商業人工繁養殖試驗利用、提供學術機構研究使用、配合宗教團體智慧放生、野放回自然環境補充或…
中國官方最新數字顯示,中國逾3800種植物受不同程度威脅,多達40種確認滅絕,當中逾半是中國特有品種。專家指植物滅絕原因主要與人為活動有關,包括濫伐林木、城市化發展、污染、酸雨等。 中科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等機構報告指出,受威脅植物當中,逾2400種是中國特有物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杉、德保蘇鐵…
最近,德國首都柏林的街頭頻繁出現一種北美龍蝦,一時成為網紅。專家表示,這種外來物種對本地生物有威脅,得阻止它們泛濫。當局已經採取措施,包括引用龍蝦的天敵。 德媒《世界報》 8月24日報導,野生動物專家、柏林環境管理局發言人Derk Ehlert表示,前一天在柏林動物園區抓到約50隻龍蝦。該生物可能…
墾管處24日下午帶著21隻剛孵出綠蠵龜至墾丁外海「野放」,緩緩游回大海的畫面感動人心,但卻有保育人士投訴,認為小綠蠵龜應放回原發現沙灘,讓牠們自行爬回大海,塑造未來重回產卵的記憶,而非放流大海「天擇」,墾管處保育課對此質疑,強調曾詢問國內外專家,到大海野放比回原沙灘折損率低,野放的作法沒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