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外來蜥,民眾認同共響應


為讓民眾重新正視外來種可能對本土生態帶來的威脅,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與嘉義市政府、國立嘉義大學、真理大學環境教育暨生態保育研究推廣中心、嘉義市王田里共同於今(3)日舉辦「防治外來入侵生物-移除沙氏變色蜥與保育生物多樣性」活動,特別選在今年剛發現有沙氏變色蜥入侵之嘉義公園及週遭社區進行大規模的移除活動,活動由現場來賓與民眾一同宣誓對身體力行外來種不輸入、不野放、不擴散「三不」及主動通報、主動移除、主動監測「三主動」原則,獲得現場民眾高度認同與支持,隨即紛紛加入移除行列,同時一併觀察與紀錄其他本土爬蟲類物種,結果共記錄沙氏變色蜥50隻,移除其中的28隻,以及記錄本土爬蟲類如斯文豪氏攀蜥、麗紋石龍子、印度蜓蜥等共329隻,更發現在都市少見的台灣草蜥。立法委員吳育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簡任技正夏榮生、嘉義市政府建設處處長陳育仁、嘉義縣政府綠化保育科科長石蕙菱、嘉義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朱紀實、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許富雄、真理大學環境教育暨生態保育研究推廣中心組長莊孟憲、荒野保護協會等單位也一同蒞臨共襄盛舉。 建立正確觀念,有效預防外來種入侵 本次活動之主角『沙氏變色蜥』原產於古巴和巴哈馬等加勒比海島群,近年入侵到美洲,嚴重影響當地蜥蜴的生存情形。台灣於2000年便在嘉義水上三界埔地區發現此入侵種蜥蜴,2006年則於花蓮地區也發現其蹤跡。沙氏變色蜥為強勢外來入侵種,擴散及族群增長速率相當快速,有捕食本土蜥蜴的記錄,並且與台灣特有的斯文豪氏攀蜥競爭棲地與食物,排擠本土蜥蜴的生存空間,牠外觀的最大特徵,是公蜥有鮮豔的喉垂,求偶或嚇敵時會展開。 嘉義林管處表示近年來民眾保育意識抬頭,對生態維護與自然保育共加重視,值得警惕的是入侵種背後隱含著另一層面問題—直接或間接導致本土特有物種滅絕,因此,「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也適用在此,如能在外來種初期入侵或擴散階段即時緊急應變措施,不僅能防範未然,有效抑制族群增加,也能避免後續移除成本大幅增加。當民眾了解到入侵種會對本土物種帶來嚴重的後果,便會拒絕飼養或任意棄養外來物種。 民眾主動且積極參與活動,人手1條橡皮筋、1個夾鏈袋,分組進行沙蜥搜尋任務,只要看到沙蜥現蹤,立即瞄準將牠彈昏、裝袋,而沙蜥天生彈跳力佳,又會斷尾求生,加上動作敏捷迅速,善於躲藏,很容易就消失在眼前,更增加這項搜尋工作的困難度。活動最後將沙蜥移除與本土物種紀錄的成果,彙整成一幅生物地圖,可清楚顯現出沙蜥入侵的危害程度,吸引民眾更加重視外來種入侵的問題。下午在嘉義林管處大禮堂舉辦臺灣外來入侵兩棲爬蟲類移除研習,透過戶外實地移除活動與室內研究成果及移除經驗分享課程相結合,促進相關工作經驗交流,擴大公民參與,落實自然保育工作,讓沙蜥目前的棲息範圍不再擴大,甚至達到完全移除的目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