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林管處長期監測壽豐溪 掌握集水區經營方向及治理經驗


位處花蓮縣中區之壽豐溪上游曾於民國 73 年間發生大崩塌,崩塌後之大量土體堆積於河道上形成短暫堰塞湖。不久後該土體自然潰決,巨量土砂往下游運移結果導致壽豐溪下游多處堤防受損。民國79年黛特颱風來襲,位於萬榮鄉西林村旁之堤防潰堤,瞬時大量溪水夾帶砂石流竄西林村及下游千畝良田,造成地方居民重大損失,同時亦對當時之花東鐵路林榮端河底隧道洞口全部堵塞,形成嚴重土砂災害,重創東部鐵路交通幹線,時間長達數十天。 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接辦災後治理業務後,即積極規劃辦理崩塌地處理與相關防砂整治工程,確保下游居民生命財產及主要交通幹線等保全對象之安全,治理對策以分年分期方式,於壽豐溪上游主流及支流重要土砂運移關鍵點興建多處防砂構造物,有效攔阻土砂運移至下游,多年來之治理功效顯著,迄今已無重大土砂災害。 自從民國73年大崩塌後,花蓮林管處持續針對壽豐溪集水區進行河道土砂監測迄今已有30年,期間所獲得之之基礎資料完整,為進一步瞭解崩塌災害發生後河道土砂運移情形,該處委託專業團隊利用長期監測所獲得之資料,以專業學術研究方式分析及檢討土砂治理策略,以了解集水區內若發生崩塌後,河道土砂運移及堆積之變化趨勢,希望藉由學術理論驗證實際治理成效,更可運用在日後災害防治及集水區治理方向上之策略參考。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多變,台灣受極端降雨事件影響,自然崩塌裸露地面積有增加之潛勢,數年前之莫拉克颱風後,台灣共形成十餘處堰塞湖,相關治理權責機關若參考壽豐溪治理經驗,配合學術分析進行集水區復育工作,應有正面提升之效果。有鑑於此,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將籌備於 104 年適當時機辦理國際交流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學者針對壽豐溪監測及分析之成果,研討國內外類似大規模土砂災害治理案例,進行經驗分享、交流及討論,希望壽豐溪長期監測及分析之成果,作為相關權責機關整體治理之參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