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最後獼猴:消失中的慧黠靈魂


撰文: Rachel Hartigan Shea;攝影:Francisco Mingorance

導讀人:吳岱芝(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資訊中心 專案執行)

本期國家地理雜誌介紹的北非獼猴,由於棲地縮減加上嚴重盜獵走私,造成數量銳減,到底北非獼猴有著怎樣的特殊外型及生長環境引來盜獵者的覬覦?

然而相較於北非獼猴,在台灣,台灣獼猴稱得上是過得「愜意」的動物,怎麼說?「歸功」於人類的刻意餵食,導致牠們慣性的認為靠近像我們這樣兩條腿的生物是獲取食物的另一個主要管道,因此食物來源看似不虞匱乏,數量也趨於穩定不受盜獵迫害。

但是漸漸地,牠們卻失去了野生動物的本性──與人類保持距離,而自然的生存棲地跟北非獼猴同樣遭受人類介入而威脅著。

北非獼猴嚴重的走私問題,也讓我不禁想到台灣許多動物也面臨相同的危機,例如原生食蛇龜及棺材龜盜捕事件頻傳,每年走私數量動輒超過1000隻;展翅翱翔的猛禽類除了走私捕抓外,有些甚至遭二次毒害身亡……層出不窮的生物走私案件或許現在正上演著。

地球存在著許許多多令人好奇、引人興趣的生物,人類永遠發現不完。而人類因為成就了這些發現,也帶進人為干擾,使牠們邁向瀕危之路;牠們屬於自然,不屬於人類。若我們不尊重自然界的和諧相處法則,難說有一天台灣獼猴數量不會像北非獼猴一樣備受威脅。


既活潑又沉靜,既凶悍又怕生,深受喜愛卻也備受威脅──牠們是絕無僅有的北非獼猴。

中亞特拉斯山脈裡的獼猴身上覆著白雪。北非獼猴是唯一生存在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區的非洲猴,也是少數生活於寒冷氣候裡的猴種之一。攝影:Francisco Mingorance;圖片提供:《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11月號

集眾多特色於一身的北非獼猴,是非洲大陸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區除了人類以外唯一的靈長類,也是唯一生活在亞洲之外的獼猴。曾有其他的獼猴物種分布於東亞到西北非一帶,但只有北非獼猴捱過生態變遷,在非洲存活下來。

然而,讓牠們獨樹一幟的不只地理因素。這些獼猴沒有尾巴,招牌特徵是薑黃色的濃厚毛皮和伶俐慧黠的眼睛,長久以來總受到旅人的覬覦――和獵捕。北非獼猴的骨骸曾出現在龐貝的廢墟、古埃及的地下墓穴,還有愛爾蘭的一座山丘底下,那裡曾是青銅時代阿爾斯特國王的統治中心。

近年來,北非獼猴的棲地日漸縮減,僅剩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境內森林的幾個小區塊,在直布羅陀則有半野生的族群。然而這些獼猴依然對外來者吸引力十足。保育人士估計,走私者每年從摩洛哥盜走約300隻獼猴寶寶,嚴重傷害獼猴族群的存續。這些瀕危的獼猴目前只剩下6000隻。

一隻幼猴與母親和哥哥依偎在一起。儘管法律禁止買賣北非獼猴,盜獵者還是會捕捉幼猴賣到歐洲,當地的小販也會在市場展示這些幼猴,經過的遊客總難以抗拒和獼猴合影的機會。攝影:Francisco Mingorance;圖片提供:《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14年11月號

摩洛哥最大的北非獼猴族群之一生活在中亞特拉斯山脈的高山上,攝影師明格倫斯為了拍攝牠們在山上待了一年多。「獼猴對幼兒的關愛幾乎和人類一樣,」他說。「有隻母獼猴將牠死去的孩子抱在懷裡抱了4天。」

和大多數的靈長類動物不同,公北非獼猴經常背著幼猴四處活動,從2008年起專門研究這種猴類的「北非獼猴計畫」創立人波納凡杜拉.馬喬羅說。獼猴爸爸會利用幼猴與其他公猴建立友好關係,馬喬羅稱之為「三明治互動模式」。成年公猴會將幼猴放在自己與另一隻公猴中間,2隻公猴有時會互相理毛,同時也一起照顧幼猴。

公猴為了保護幼猴,必須面對許多危險。「有些獼猴真的很怕人,」「北非獼猴認識及保育組織」的希昂.華特斯說。但是當她和同事送回走失或被偷走的幼猴時,「公猴會來到離我們不到幾公尺的地方,牠們一見到幼猴便興奮到忘了害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