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健康指標之建立與保護區管理應用: 以墾丁國家公園珊瑚礁生態系為例

簡介

一、研究緣起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因複雜的棲地造就相當高的生物多樣性,也提供當地居民可觀的觀光收益與漁業資源。然而隨著商業收益增加,珊瑚礁生態系卻須承受與日俱增的人為干擾,使珊瑚礁生態系統處於衰退之中。因此,若能以有效率的監測與評估方法為基礎,建立以適應性生態彈力為基礎的管理模式,來協助墾丁珊瑚礁建立調適能力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 傳統在進行珊瑚礁健康調查時,水下資料收集或後續分析需具備相當的科學背景,使得調查工作仰賴少數科學家,限制其調查頻度、範圍與即時性。因此本計劃擬引進珊瑚健康指標(CHI,氣)的評估方式,此指標資料收集容易且分析方式簡單,且將加入易受到環境擾動的微生物-弧菌屬做為人為干擾指標,提供評估珊瑚礁健康程度另一參考依據。以墾丁國家公園作為例,由恆春半島的西 岸到東岸設置 16 個樣點,進行兩深度、兩季節的調查,以測試氣指標於時間與空間變化的靈敏度。水下調查記錄魚類體長與數量、活珊瑚與殼狀珊瑚藻的覆蓋率、並採集水樣進行微生物培養。將記錄的資料依公式轉換為魚類、底質與微生物三大參數,參數平均後為該樣點之總氣值。 三、重要發現 依公式分別計算三因子的參數後,取平均得出總氣值。結果顯示,氣值優良程度可依序為:秋季深水>秋季淺水>春季深水>春季淺水,顯示珊瑚(礁)健康指標不僅能呈現水平空間(地理位置)上的差異,還有垂直空間(深度)以及時間軸(季節)的變化,對於長期生態監測而言是一大利多。比較底質與魚類氣值與傳統生態調查指數的相關系性則發現,氣值與豐度指數呈顯著正相關與歧異度相關性較低。雖然氣值所傳達的生態資訊量有限且面相單一,然而其結果直觀容易比較,尤其對於長期過漁的台灣海域而言,氣值較能在漁業枯竭的環境中,呈現程度上的差異而非過漁嚴重與否的定性結果,使管理者能針對極差或者相對良好的區域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較利於已過漁的環境之管理。

發布單位: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發布日期:2016/05/19
資料授權引用格式:unknown
資料集下載:DwC-A


關鍵字:

出現紀錄筆數 984

聯絡資訊

Chen 昭倫 creator

  • 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TW
  • cac@gate.sinica.edu.tw

Chen 彥嘉 metadataprovider

  • 研究助理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TW
  • 23668員林街61巷1弄2號
  • chenyiejia@gmail.com

Chen 彥嘉 contentProvider

  • 研究助理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TW
  • 23668員林街61巷1弄2號
  • chenyiejia@gmail.com

Chen 昭倫 contact

  • 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TW
  • cac@gate.sinica.edu.tw